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农田里『长』出新质生产力

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重磅发布,其中首次亮相的 “农业新质生产力”备受瞩目。

当下,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驰电掣,传统农业面临难局——资源环境约束愈发严苛,生产成本一路攀升,市场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急需新的发展引擎与增长突破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挖掘应运而生,旨在打破困局,助力农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谈及新质生产力,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领域。但你知道吗?种地也能种出新质生产力!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间地头,解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密码。


什么是农业新质生产力?


徐州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近年来在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持续发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已悄然渗透至播种、生产、加工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那么,什么是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看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将生物技术、数字技术、智能装备与制度创新进行了深度融合,实现了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更高效的农业生产能力。

春风吹过田野,万物生机盎然。正值春耕时节,徐州春耕春管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如今,农民的身边也常常出现智能化农机装备,它们在广袤田地里挑起大梁,成为农民的好帮手。

在睢宁县李集镇三里村,经智能化联合播种机精心播种的冬小麦,正以蓬勃的生命力茁壮成长,放眼望去,生机勃勃。

走进铜山区黄集镇金楼村,一架崭新的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空飞过,满载肥料,按照预设航线精准作业,均匀播撒着希望的 “养分”。

在智能农业设备之外,生物技术也在徐州农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粒良种,千粒好粮。近年来,徐州实施种业振兴工程,通过生物技术辅助育种,培育出一系列更适应本地环境、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农作物品种。

沛县苏润种业成为国内第一家辣椒种子新三板上市企业。

铜山五环路沿线集聚了中研益农、中以昇太、草莓王国、番茄王国等蔬菜种苗研发繁育项目。

睢宁县也不甘落后,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支持佳禾农业建立育繁推一体化基地。其中,徐麦185 入选2024年省重大品种研发补助项目,在黄淮地区推广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超700公斤。

一粒粒良种被选育出来,夯实了“淮海粮仓”丰收的根基。

从“靠天吃饭”到“靠技增收”,新农艺在徐州的田间地头大显身手,科技为徐州农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用科技重新定义“土地价值”?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构建,绝非只是把各类先进技术简单叠加在农业生产环节,而是一场涵盖技术、组织以及制度层面的全方位、系统性革新。

在新沂市时集镇的水蜜桃种植大棚里,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协同应用实现了多级精准控温和湿度调节、自动补水等效果,从而完成了桃树种植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

借助综合环境监控云平台,位于邳州市铁富镇的邳州市旭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时掌控400多亩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对温度、湿度等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决策,帮助种植者精准把控不同生长周期。

不仅仅是引入一两项新技术,生物技术、数字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等相互交织,多种技术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技术的变革必然会带动组织形式的转变,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迈进。

采用“公司+大户+农户”的合作模式,邳州市四户镇岗子村与上海百事公司签订合同后,百事公司在播种期直接将土豆种子调配到当地,收获时统一运输,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引导农民带地入股,铜山区棠张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2500亩粮田全部入股,一亩计一股,由合作社进行托管耕种。

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创新也在不断推进。

新沂市新店镇小湖村通过土地流转,将原有1700多亩小田块合并成1800多亩的大田块,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累计为“三农”提供贷款61.46亿元、提供风险保障24.85亿元……截至去年10月,我市从地方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选聘932名“金融村官”奔赴乡村,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米”。

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等,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用科技重新定义土地价值,通过“技术—组织—制度”三重变革,传统农业正从“资源依赖型”逐步向“知识创造型”转变。


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农,天下之大本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县域富民产业”作为城乡融合的抓手,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如何利用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以新促质”,科技不仅赋能农业生产环节,更催生了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铜山新区街道台上村与德国卡尔斯农文旅项目等知名品牌运营商合作,打造以草莓为主导产业的农旅庄园。

徐州汇尔康食品有限公司不断优化生产、供应、销售一体化数字农业电商平台,近两年来,公司销售额年均增长15%以上。

不难看出,新质生产力的介入,正推动着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去年,全市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超204亿元,规范发展农村电商,利用直播带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乡村农文旅融合,成为乡村经济增长的新路径。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引领更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

坚持本土培养+招才引智,徐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招募“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4770人,分批次深入农村开展志愿服务工作,65.7%志愿者期满后留徐发展。

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计划扶持农民自主创业9000人以上,深入实施“四乡工程”和“彭城新农人”计划,目标培育高素质农民1.9万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家,看到乡村发展潜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科技人才、返乡创业者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4年,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79.8%。

“通过构建现代高效循环农业模式,如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还田等,能够实现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沂市农业农村局正高级农艺师杨秀梅表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还能提升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竞争力,助力构建宜居宜业的绿色乡村新生态。

计划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81%,聚焦“5+N”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新招引5000万元以上“加新高”项目40个……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从产业、人才、生态等多个维度擘画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图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共同见证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徐州大地这片“希望田野”上释放出磅礴力量,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推动乡村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9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