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家门口,触达“诗与远方”
在寸土寸金的福州路,黄浦区图书馆开设了市中心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夜间阅读需求;中国第一座公共科技图书馆——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把办公区域全部改为阅览区域,把更多空间提供给读者。半淞园路图书馆、老西门图书馆等各社区图书馆面向少年儿童、白领青年、退休老人等各类人群,针对性优化设施、举办主题活动,拓宽图书馆对不同人群的辐射面……在黄浦区,城市书房的大门始终敞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触达“诗与远方”。
黄浦区图书馆
首创市中心24小时书房
被誉为“上海文化第一街”的福州路,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每天往来的市民、游客众多。拥有藏书100余万册的黄浦区图书馆就坐落在那里,为读者提供书刊借阅、展览展示、电子阅览、参考咨询、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等多元文化服务。
令许多人惊喜的是,在寸土寸金之地,图书馆开设了市中心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以扩展阅读空间、延长阅读时间的方式,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夜间阅读需求。开放仅一年,这个免费的“不打烊”阅读空间已服务了超过37700人次。有人说,这是上海为人们点亮的一盏文化之灯,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温度。
走进图书馆大楼,右手边的第一个门进去,便是24小时城市书房。满墙的书架,放着馆方精选的3000余册书,涵盖红色党建、文学历史、地方旅游、经济、艺术等门类。一台24小时自助借还机,可满足读者借阅图书的需求。从另一侧小门进去,能看到饮水器,还有卫生间,为读者提供了方便。
城市书房的空间不算大,但阅读、学习氛围令人动容。除了书架和自助借还机,绝大部分空间都用来摆放桌椅,就连靠窗一侧都利用起来。考虑到许多读者需要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馆方还在原有充电接口的基础上加装了几个,尽可能地让大家待得安心,不打断沉浸式阅读学习氛围。
工作日午后,街头骄阳似火,城市书房里清凉舒适,30余个开放座席坐得满满当当。环视一周,能看到看报的老人、写作业的少年、敲击键盘的白领,还有短暂休憩的游人,大家都低着头忙着手头事。保安小刘告诉记者,尽管每天来来去去的人很多,但大家都会自觉维护那里的环境,保持安静。
白天如此,夜晚呢?小刘说,天黑之后,人还是一样多,图书馆其他区域到夜间8:30就关闭了,那些意犹未尽的读者便会转移到城市书房。“经常是凌晨两三点还有十来个人。”
24小时城市书房开放后,黄浦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张青对城市书房的需求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一位在周边写字楼上班的读者曾告诉我们,她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后到图书馆都是急匆匆地阅读,现在有了24小时开放的空间,终于可以让她放松身心地享受阅读,并且这里的灯光、桌椅也都非常舒适,让她可以长时间‘泡’着。”
24小时开放,也给图书馆运营管理带来了挑战。为保障读者的人身安全,馆方配备夜间保安定时巡逻,确保图书馆内部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安装闭路电视摄像系统,监控图书馆内部和外围的活动,防止可能出现的不当行为。同时,根据公安部门相关要求,每天20:30至次日9:00时段要求读者实名登记进入,确保夜间时段的安全管理。通过实名登记,馆方对城市书房使用读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收集,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面向人群的服务措施进行优化。
正值暑期,许多本地及外地大学生看了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推荐后慕名而来打卡,也有一些拖着行李箱的游客好奇地进来休憩。对于他们,城市书房的大门始终敞开。在张青看来,城市书房致力于满足多样化的公 众需求,既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忙碌生活中的一片绿洲。“我们尽可能在不同的需求之间寻找平衡,实现书房资源的全面而深入利用,努力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以满足更多市民的期待。”
明复图书馆
更多空间留给爱阅读的人
陕西南路235号,院内几栋古朴的历史建筑在梧桐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典雅,走近之后,更是能感受阵阵书香。那里是国家一级图书馆黄浦区明复图书馆,其主体建筑明复楼于1931年元旦落成开放,前身为中国第一座公共科技图书馆——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
论阅览空间和活动场地规模,这座历史悠久的图书馆不占优势,但通过在有限空间内打造主题阅览室,链接各方资源举办线上线下活动,明复图书馆早已成为周边居民、白领乃至外区亲子家庭认可的“充电”宝地。
2020年整体修缮后,细心的读者发现,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和服务内容都有所变化。明复楼一楼原先的办公区域全部改为阅览区域,以公共阅览区和书库为主,提供了更多阅读空间。一楼还增设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提供自助借还服务。今年4月23日,图书馆的24小时阅览室也正式开放,除了为市民群众提供全天候的阅读场所,还应读者要求增加了过刊借阅服务。
位于明复楼一侧的乐乐楼也调整了功能定位。一楼增加了少儿阅览室,配备不同高度的桌椅座位、贴了软包边的置物架,墙边的书架上还摆放着可爱的毛绒玩具。二楼增设的石库门主题阅览室,陈列了上海主题、石库门主题和连环画等独具海派特色的书目,空间格调也颇具海派风格,不定期举办石库门研讨、石库门海派文化活动。
明复图书馆副馆长余蒨介绍,根据藏书特点与读者需要,图书馆还自建了《黄浦区明复图书馆连环画数据库》《黄浦区明复图书馆书画数据库》,《红蓝绿——石库门的三原色》《人在画中行》连环画专题纪录片,彰显黄浦区的地域特点和本馆的数字文化特色。
“为契合石库门阅览主题,我们还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出每月一期的‘漫话石库门’系列活动,将线上‘文字+微动画’的互动推文与线下红色走读相结合,全方位打造一个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数字文化阅读品牌。”余蒨说。自2021年启动以来,项目已推出28期相关微动画内容,超5000人次参与线下活动。
2024年,聚焦打造“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明复图书馆在阅读服务和活动体验上提质提量。
结合青少年读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的兴趣,图书馆举办探秘省份主题活动,每期选取国内一个省份作为目的地,结合地貌、气候、人文景观、文化传统等,向小读者介绍该地的自然资源、名胜古迹及民情风俗。
针对小读者喜爱的绘本故事,图书馆请来专业导读老师,以传统节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选取《好困好困的新年》《二月二龙抬头》《神奇的飞书》等少儿绘本经典作品进行解读,以书本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滋养孩子们的美丽心灵。
社区图书馆
居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诗歌,传承着先辈们古老的智慧和美好的愿望。今年夏天,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创新地将传统文化与少儿教育相结合,以“非遗遇见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在社区图书馆策划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如讲座分享和手工制作,为社区的亲子家庭及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活动既宣传了我国非遗传统文化,让孩子们长了知识,又增进了动手能力和亲子关系。”半淞园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每次在公 众号发布招募信息,总是能够迅速引发热烈反响,基本都被‘秒杀’,活动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记者获悉,今年黄浦区正在“孩子们的家门口”打造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创新“1+N”模式,资源下沉、多空间联动、阅读赋能,各街道图书馆针对性优化硬件设施、举办各类活动,进一步提升家门口的少儿文化服务,让社区图书馆能辐射更多居民群体。
创新少儿阅读活动项目
自2010年搬入新址以来,半淞园路街道图书馆始终坚持从满足居民“最后一公里”精神文化需求出发,用足用好现有资源,不断引入外部资源,为社区居民、为各年龄段读者创设一个优良的、多元化的阅读环境。
今年夏天,半淞园路街道发起了综合性学习平台欢乐六色童趣夏日营项目,旨在为6岁至12岁的少儿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与娱乐平台。该项目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如机器人课程、跳蚤市场环保市集、陶艺手工制作、书法教学以及花束DIY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接触多元的文化和科技元素,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行为习惯,拓宽知识视野,并增强综合能力。
半淞园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内学校众多,有6所幼儿园、3所小学、3所初中和3所高中,一共15所学校。因此,图书馆长久以来都非常重视少儿阅读和少儿文化需求,少儿馆藏书达到9747册。仅在2023年,少儿图书的外借量就达到了7948册。
“2024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是全力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我们以此为契机,根据当地少儿群体的特性和需求,对公共设施进行了深度调整与优化,力求将‘儿童友好城市’和‘阅读新空间’的理念融入每个社区,覆盖到‘十分钟’生活圈,提升家门口少儿文化服务的品质和可达性。”负责人说。
今年,半淞园路街道图书馆强化了儿童阅读和儿童活动两个区域的硬件设施,力求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舒适且具有启发性的环境。图书馆进行了空间改造,增设了隔音透明墙面,将少儿阅读区与成人阅读区有效分隔,保持阅读环境的和谐宁静。
在新的文化活动中心,特别开辟了儿童专属的阅读角,与新建的多功能活动室相结合,为举办各类少儿活动提供了理想场所。这样既保证了阅读区域的静谧,也让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可以尽情参与,享受欢乐的学习时光。
建设寓教于乐阅读平台
而在老西门街道,社区图书馆也在探索如何通过阅读和文化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于老城厢文化的兴趣。老西门图书馆开辟出100平方米的少儿阅览区,配备了丰富的图书资源,并且定期举办特色文化活动,使孩子们能够在阅读中认识和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同时也对培养他们的艺术品位和人文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图书馆创新推出“筑梦童心·古建新探”创意阅读工坊系列,内容涵盖多个辖区,至今已成功举办5期。以“传承建筑文化”为内核,创意阅读工坊让孩子们在书页翻动间与古今建筑师深度对话,在绘本共读中感受东方明珠、武汉长江大桥、天安门、太和殿、北京大学等经典建筑的辉煌历史与文化价值,并通过动手实践,深入了解建筑的演进与美学,强化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对老城厢及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热情与责任感。
“绿色老西门,未来新家园”低碳社区科普站则是老西门街道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的另一大特色阅读体验区。该科普站位于方斜路238号二楼,面积约125平方米,嵌入多个互动体验区域和智能互动设备,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的科普阅读平台。
老西门图书馆充分利用低碳社区科普站空间资源,着力打造科普特色儿童友好阅读品牌。围绕“‘碳’索之旅”主题,图书馆开展了“一度电的力量”“城市中的山海经”“航天点燃梦想”“做节能降碳的宣传员、播种机”“探秘荷叶效益”等丰富多彩的科普阅读活动,覆盖100+人次,将青少年科普融入少儿美育,将互动探索融入阅读体验,引领孩子们在书香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低碳生活实践。
在持续建设儿童友好阅读品牌的同时,老西门图书馆精准对接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主动将图书资源和阅读活动送入学校、社区、爱心暑托班,不断丰富“儿童友好阅读”的内涵和外延,着力实现优质儿童阅读资源的“零距离”。3月以来,图书馆开展的“诵读经典”“人文宝藏”“非遗传承”等多个系列、24场次“儿童友好”主题阅读活动,共吸引300余人次参与,鼓励更多的孩子培养起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促进了社区儿童友好阅读生态圈的不断完善。
覆盖不同诉求多种人群
黄浦区各社区图书馆打造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的努力,本质上是为不同诉求的读者创设优良的、多元化的阅读环境。
比如半淞园街道图书馆,在完成了《文化名人面对面》薛范专题、《著名作家见面会》和《戏剧走近半淞园》等一系列受益居民多、影响较深的品牌活动后,又将目光投射到了青年白领、辖区企事业工作人员人群中,探索联合街道其他部门、辖区优质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公共图书服务中来,如依托文商体联盟而成立的文化沙龙主题活动,以梦想驿站为主战场的读书活动等。
目前,社区图书馆的运行模式逐渐打开,社会力量参与的领域、形式也正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各个渠道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以充分利用半淞园滨江区域整体环境优势,共同打造多个合作关联平台,以居民、企事业单位需求为出发点,为居民群众提供集“休息、学习、服务、互动”于一体的新型社区图书馆概念。
在2020年底,形成了半淞园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三山会馆、世博商务有限公司、当代艺术馆、黄浦区工人文化宫6个成员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的联盟关系。共同搭建起一条以文商联盟,相互交融、互为补充,构建形成黄浦半淞滨江段室内外相结合的共同发展的公共文化资源空间。在这里有温馨的“城市书房阅读角”可供市民休憩阅读;有轻松活泼的“儿童亲子体验区域”定期组织亲子读书活动、民俗手工制作等体验活动;有“企业共享空间”发挥以文促商,优势互补,产业集聚,持续培育投资热土的积极作用。
半淞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邀请一些专业的团队,共同策划具有文化底蕴和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定期举办CityWalk文化活动,将阅读延伸到真实的历史场景和文化空间中,让社区图书馆的效能覆盖社区老年居民、青少年学生、辖区单位青年白领等各种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