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7天120万+ “泼天”流量怎么接 宝山这样打造三江交汇处的“第一眼上海”

  今年国庆期间,宝山滨江焕彩揭幕,7天吸引人流量超120万人次,面对“泼天”的流量,宝山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打造近悦远来的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如何更好地发展邮轮经济?为了寻求破题路径,过去一年,“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成为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最关心,来的最多的地方。

  “第一立面”

图片

  宝山地处长江(中国的母亲河)、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蕰藻浜(宝山的母亲河)三江交汇处,是长江入海的最后一站。宝山滨江可谓是上海长江岸线的“第一立面”。大江大河、邮轮大港、生态公园、商业休闲、航运文化,在此相互辉映。

  过去一年,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平均每周都沿着滨江带,走走看看,以管理者身份思考它的功能提升,以市民游客身份体验它的便利宜游。今年《对话区委书记》访谈地自然就选择在了这里。

图片

  也是在这段时间,度假区6公里的滨江带进行了新一轮品质提升工程:上海首座邮轮主题滨水文旅综合体——上海·海上世界全面开业,一批度假酒店先后投入运营,增设了观海驿站、露天营地等多处休闲益趣空间。5000平方米的海洋主题“无动力乐园”向市民免费开放后,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的梦幻乐园。在这里,李晨昊与一群画画的孩子们不期而遇。

  “这是你画的吗?是画的什么?”

  “大吊车。”

  “我画的是邮轮。”

  “哦,这是大邮轮,这是海事塔……”

图片

  毗邻海上世界的核心地块专门为青年人打造了一处“灯塔营地”,最多可提供30个营位,将成为青年学习、社交、创业的聚集地。焕新的滨江还多了处儿童科普基地——麦淘实验室,孩子们在这里和“爱因斯坦”老师,展开有趣互动,了解科学奥秘。

图片

  沿滨江步道一路向北,时不时就与游客擦肩而过,有骑行的、散步的、遛狗的、坐着发呆的,耳边还会有从公园绿地里传来的唢呐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和着江面风浪声,尽显生活的松弛感。

图片

  明年,被宝山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金箍棒”的长滩观光塔也将开业,由下至上布局高空快跳、攀爬乐园、一尺花园、空中漫步等多种类娱乐体验场景。市民可在塔顶360度全角度观景台登高远望,东观日出江海,南赏国际邮轮城,尽享宝山滨江新风景。

  李晨昊透露,滨江带的提升远不止于此:

  再往北延伸就是长滩社区,这里步道还有2公里长,正在建设一处江豚标志的环形的商业体,全国最大、世界第三的IMAX球体影院也正在建设中。

  宝山还在打造长江口水上运动体验中心,初步形成“培训+体验+赛事+旅游”多方式组合的帆船游艇度假模式。也就是说,以后市民可以到宝山滨江观看帆船比赛,参加帆船游艇培训。

图片

  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内部的河口科技馆正在改造,目标是要打造成为拥有自然科学、科研、科普、人文特征的科技馆,以河口科技为主题,讲述长江故事的展览活动,为全市学生提供增长知识、寓教于乐的好去处。

  6公里滨江沿线布局了3座公园、沿江湿地、矿坑花园,白天有景,晚上有光。很多摄影爱好者常常来这里蹲守,抓拍日出的美景,守候滩鸟的驻足。曾经的滩涂、老码头褪去往日旧颜,成为了“可漫步、可休憩、有温度”的滨江公共开放空间,被周边的居民誉为“后花园”。

  联动+活动

  空间的焕新,邮轮旅游产业发光发热就有了施展的舞台。

图片

  朱自清先生24岁时在宝山向友人发出的“你若能来,皆大欢喜”盛情邀约,跨越百年,成了邮轮旅游度假区的最新Slogan(口号)。

  世界F1水上摩托艇中国上海大奖赛、上海邮轮港国际帆船赛相继上演,上海邮轮文化旅游节、无人机表演、烟花秀和直升机飞行体验等系列国庆焕新活动火热“出圈”。平日里,潮玩体育赛事、港口音乐会、艺术展览、论坛大会等各类活动也集聚在滨江举办,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精彩。

  “温柔石堤、胡塘日出、沧浪塔影、帆影笛声、海港晴云、东方之睛、吴淞零点、吴淞烟雨、炮台烽火、三江明灯”“度假区新十景”,更是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宝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图片

  李晨昊说,这里已经有了“宝藏滨江”的模样。

  对于我们宝山来讲,这里既可以丰富周边社区居民的公共空间,也可以服务全市乃至全国的邮轮旅游的游客,在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里,为他们营造一个居住、休闲的微度假胜地。

  明年,宝山将持续完善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多船停靠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动线安排,优化邮轮企业服务环境,争取更多世界级邮轮品牌靠泊,打造中国邮轮入境旅游的第一站。

  “三生融合”

  宝山拥有30公里的长江岸线、近7公里的黄浦江岸线,通江达海的区域优势,塑造了宝山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特殊地位。

  宝山滨江依托邮轮港建设度假区,是由点及面的延伸,是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的升级,也是邮轮旅游从“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的迭代。

图片

  2011年10月开港以来,这里已累计靠泊大型国际邮轮2400艘次,接待出入境旅客1500余万人次。今年3月,首次迎来“四船同靠”。今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今年元旦从宝山首航,专门运营国际邮轮的总部型企业华夏邮轮公司落地宝山。在李晨昊看来,无论是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还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邮轮产业是宝山的发展机遇。

  宝山长期研究思索推进的一项工作,就是怎么样把这么庞大规模的邮轮的游客的流量能够转变成为在地经济的增量。我们把邮轮旅游作为突破口,它一头连着邮轮制造、邮轮运营、邮轮船供等邮轮产业链,另一头连着文旅消费和产业生态,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所以,邮轮旅游产业作为我们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此,宝山提出做好“三个联动”大文章。

  一是江海联动。以邮轮旅游为切入点,引进更多大船、新船、好船,进一步推动形成这样的共识:“在长江入海口开启令人憧憬的海上度假之旅”。

  二是站港联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再往北走就是高铁宝山站,直线距离5.5公里左右。着力探索高铁宝山站和邮轮港的双向联动、双向赋能,努力将“流量”转化为“增量”。比如,开通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旅游专线,往返于邮轮港与高铁宝山站,甚至是虹桥枢纽,更好地承接服务好长三角客群。比如,打通邮轮港与高铁站的行李运输通道,使游客能够轻装上阵,让更多游客在站和港之间实现无障碍换乘。

  三是区区联动。作为黄浦江的最后一弯,宝山滨江今后将与杨浦滨江、虹口北外滩等45公里滨江核心段逐步贯通。开放空间有机衔接,宝山将与上海中心城区的高端产业、高端资源、高端要素无缝连接,带动整个城市能级和软实力的提升。

  滨江岸线是宝山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空间,未来将持续推动焕新升级,深化“商旅文体展”融合及产业提质增效,建成口口相传的“第一眼上海”。

图片

  站在沿江观景平台,向南可望到邮轮港和海上世界,向北是正在打造的长滩综合体,向东是江海交接的地平线,李晨昊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带来的发展图景信心满满:

  一个好的作品就需要精心打造。未来,这里肯定会有新的变化。我们欢迎大家再来。还是那句话‘你若能来,皆大欢喜。’

  (图:宝山区委宣传部)

图片

  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上海发布、上海大调研、新华社解码魔都工作室、澎湃新闻和各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2024对话区委书记”系列融媒访谈。

  首席主持人秦畅将与区委书记们一起,探访“书记过去一年去过最多的街区”,深入企业楼宇、商场小店、公园绿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食堂……触及市民的工作生活,在Citywalk中,畅谈对区域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7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