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要闻

全民治水 “甬”水惠民

治水10年,宁波市先后开展河道清淤、“清三河”、剿灭劣V类水、“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找寻查挖”专项行动,累计投入治水项目建设逾千亿元,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成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六次捧得全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以水为媒,开拓“千万工程”绿富之路,唱响人水和谐“幸福曲”。

水美甬城

在“三江六塘河”纵横交错的河网间,在旖旎蜿蜒的最美海岸线上……如今的宁波,总不乏穿着志愿服务背心的身影。他们积极组织参与爱水护水活动,用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守护一城碧水。

10275385_1.jpg

象山县保护海洋“垃圾不入海”文明实践活动。

在象山,千余名志愿者全年开展海岸环境巡护活动124次,呼吁“垃圾不入海”;在北仑,9个沿海街道、77家涉湾滩企业、12支志愿者队伍,全年出动上万人次,清理海漂垃圾1000吨;在镇海,黄背包志愿者协会常态化开展治水护水行动,荣获全国第十一届“母亲河奖”中的“绿色贡献奖”……多年以来,宁波已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志愿服务团队,全民治水氛围日渐浓厚。在长期参与的过程中,广大志愿者见证了甬城水环境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实现华丽蜕变。

10275389_2.jpg

“舟游古林”水上共富精品环线。

通过“五水共治”精品示范线打造,全市相继涌现海曙“舟游古林”水上共富精品环线、镇海“海天山色 雄镇水韵”精品示范水旅线、宁海“汶溪翠谷特色水韵”精品游线、象山“北纬30度‘海上两山’之旅”,以及慈溪20条“水之旅”系列文旅研学路线等精品水旅打卡地,让游客们在游览之余,感受治水带来的变化。

与此同时,随着全市海洋生态环境持续稳步提升,美丽海湾建设正成为激活海旅经济的新引擎。

10275386_4.jpg

松兰山旅游度假区。

作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帆船(帆板)与沙滩排球赛事核心举办地,象山东部诸湾全面打造生态亚运最美海湾,海洋生物物种丰富程度居全省首位。湾区内有松兰山、阿拉的海、中国渔村三个4A级景区,并投资10亿元建成中国浙江海洋运动中心和半边山沙滩排球中心,举办国内外赛事及滨海节事活动近百项,成功打响“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品牌。

10275387_3.jpg

梅山湾沙滩公园。

在北仑,梅山湾着力探索以“生态港”为名片、治理与发展互促的现代化路径,建设滨海宜居型美丽海湾。近500种各类生物在此栖息,构成了大气壮美的滨海景观。万人沙滩、中国港口博物馆、宁波海洋研究院实践创新基地、宁波国际赛道、万博鱼航海中心、爱尚梅山湾皮划艇俱乐部等一系列设施、项目相继落地,梅山湾成为新晋网红地,年均接待游客110万人次,生态旅游收入超亿元。

2023年12月,宁波市梅山湾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美丽海湾,象山东部诸湾入选省美丽海湾建设培育对象名单。

水添民趣

“耗时半个多月,用了大大小小100余个小零件……”89岁的“手工达人”吴德成变废为宝,利用废旧纸箱、塑料管等废弃物,创作了一件余姚市“五水共治”微景观作品。该作品长2.6米、宽1米,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个系统分别缩小还原为独立小空间,老人一按下开关,微景观上的水循环系统就能开始运作。“我想通过这个作品来传达一种节水、护水的理念,为余姚的‘五水共治’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吴德成老人说道。

甬城碧水一如灵感源泉,这样的精美创作不断地在老百姓的手中诞生。围绕宁波的治水变迁与成果,全市涌现出一批雅俗共赏的治水主题优秀文艺作品,通过摄影、视频、书法、绘画、篆刻、剪纸、小品等形式,记录下“五水共治”反哺市民生活的每一帧。

鄞州区治水办携手鄞州区文联、29位篆刻家以及13位摄影家,以“吾水共知”为题,分别创作了83方篆刻作品和15幅摄影作品,谱写出独具鄞州特色的“水与大嵩石”乐章,以历史的纵深感,窥见水之于民生的重要性。

“品读这些与水有关的艺术作品,就像品读一部鄞州的水乡文化史,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爱护身边的水资源,让‘五水共治’工作更加深入人心。”一位观众在篆刻摄影展现场发出赞叹。

多年来,治水理念早已走入百姓生活,全市各地的热心群众纷纷结合当地特色,编排出快板、小品、舞剧、走书、三句半等各类治水文艺节目,把治水经验和成效搬上乡村大舞台。学生们也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挥动七彩画笔,用创造力与想象力为全民治水宣传添砖加瓦。

“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了市民与治水的距离,让更多人在生动有趣的实践中深入参与水环境守护。”宁波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告知。

2023年,恰逢“五水共治”10年,宁波市以“江、河、湖、海”为脉,全市500余场特色亲水、治水、护水活动如火如荼,碧波清流映衬着欢声笑语,“甬有碧水”治水成果切实惠及人民群众。

除丰富多彩的治水活动外,爱水护水的观念,也依托着一个个治水科普“新阵地”,进入老百姓的视野。

“三年来,我市累计打造‘五水共治’示范基地三批次共计30个,创建浙江省‘五水共治’实践窗口6个。”宁波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各类治水主题研学、科普、主题课等活动遍布全市,全年接待参与市民超20万人次。其中,宁波海洋研究院持续开展“水旅-海洋”研学活动,深耕海洋水环境科普;宁波(北仑)生态文明教育馆完成升级改造,可通过VR影片、体感游戏、情景模拟沉浸式体验水生态保护;慈溪市浒山江“五水共治”文化主题公园建成,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还可参与水治科普小课堂,亲手体验水质检测。

治水兴城绘新景,“甬有碧水”正在成为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图景中的一抹靓丽底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6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