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豫镇的东晟达码头拥有6000多平方米的陆域面积和189米的岸线,两座固定吊机高高耸立,忙碌地吊运着货物,服务着大豫镇及东安园区多家混凝土公司及建筑新材料公司,年吞吐量约达100万吨。“安全是重中之重,安全工作永远不能松懈,要持续保持警惕,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培训和提示,防止货物滑落伤人!”近日,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来到东晟达码头开展了一系列检查指导活动,不断筑牢安全环保防线,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
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24年以来,县交通运输局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以及省“新一轮港口污染防治能力提升”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了港口长效管理“规范提升年”活动。面对港口行业的新形势、新标准,县交通运输局积极应对,通过线上讲座、线下授课、现场讲解、召开现场会、开展安全环保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县港口监管执法人员、企业负责人和各镇区港口业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学习。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高了港口码头监管执法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让他们对当前港口码头的管理规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对港口行业管理要求的认知水平。
县交通运输局港口科科长吴晓勤介绍,港口的工作重点是安全生产。为此,县交通运输局开展了12项安全管理规定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共发现问题272项。“秉持帮扶指导的理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方案,指导企业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进展,确保整改质量。”吴晓勤表示。
在推进标准化建设方面,县交通运输局积极推进港口码头环保设施的改造和更新,要求港口企业按照要求配全、配齐扬尘治理、污水收集、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此外,还将港口污染防治能力提升工作与换发港口经营许可证相结合,凡是未按要求改造提升到位的港口码头,将暂停其经营许可。这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港口行业的污染防治能力,保护了生态环境。
此外,县交通运输局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水平,组织完成了全县港口码头江苏省港口综合信息系统、长江经济带港口和船舶岸电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和采集工作。通过船e行、粉尘在线监测、岸电、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交办,及时跟踪检查,提升了监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确保了设施的正常运行。
“在港口规范提升年活动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诸多积极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为码头营造了更加有序、高效的运营环境,还在安全管理方面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同时,优化的流程和先进的技术应用也提升了货物装卸与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东晟达码头负责人严晓俊感慨道。
吴晓勤表示,接下来,县交通运输局将持续探索港口长效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方法手段,进一步提升港口行业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