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正在进行粮食规模经营附属(配套)设施建设用地方面的改革探索,目前已建成5家农事服务综合平台。
铜山现有85万亩粮田,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1825家,但仅有不到300家有配套的粮食烘干、仓储设施,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设施用地审批较为困难,手续也较为繁琐。铜山从一“缺”一“有”中找到破解农业设施用地难的“钥匙”,那就是由村集体领办、新型经营主体合办、多元主体联办农事服务综合平台。为使改革科学落地,铜山按照“就近、便捷、集中”的原则,结合各地粮食生产面积情况,编制《铜山区粮食规模经营设施用地集约利用规划》。通过调查,摸清底数,梳理出5亩以上潜在的可以使用的地块,与现有的粮食生产进行匹配,保障每个片区均有对应的规模化烘干、仓储设施地块,每个地块可以辐射服务周边约1-2万亩粮田;探索多元化投资途径,新建5个试点项目,通过村集体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办或者社会资金投入等不同的方式,集中申请较大规模设施用地,吸引辐射范围内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参与投资、共同经营;进行制度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按照投资方式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运营管理制度,比如烘干设施使用先后、存储场所分配、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化解,运行成本的提取、盈利的分配等;铜山区拿出奖补资金进行项目建设扶持,试点项目验收合格后,每个奖补50万元。
试点结果多方得利,成效明显。去年秋季,和畅庄村的种粮大户在阴雨天气中从容收获,将粮食及时烘干后出售,每斤多收入3分到5分钱。黄集镇左庄村利用高标准粮仓进行粮食存储待价而沽,从1.16元收购到1.38元售出,村集体增收14万元。大彭镇周棚村占地11亩的农事服务综合平台服务周边闸口、田巷及安徽萧县一万多亩粮田。目前,铜山5个试点项目用地近40亩,新增粮食烘干仓储能力18000平方米,可为近8万亩粮食种植提供烘干、仓储服务,满足了150多个粮食种植主体的农业设施用地需求。
目前,铜山区依托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正在进行粮食规模经营附属(配套)设施用地审批机制、存量建设用地和设施用地综合利用机制、设施用地动态管理(总量控制、进出平衡)机制相关探索,并力求形成制度性文件,指导全区的设施用地审批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