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

首页>地方频道>宿迁>要闻

宿迁市“3456”工作法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自2022年宿迁市成功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宿迁市紧紧围绕国家、省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提供三大保障,构筑四大体系,发展五大领域,打造六大亮点,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一、高起点提供“三大保障”。一是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无废城市”建设列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建立成效定期评估机制,将其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内容,形成完善的工作例会、工作简报、督查通报、年度考核等各项工作推进机制。市“无废城市 洁净先锋”党建联盟揭牌成立,将党建工作融入全市“无废城市”示范创建大局,构建“党建引领、融合发展、共创模范”新格局。二是细化分解年度任务。编制《2023年度宿迁市“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工作计划》,明确年度阶段性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并要求各县(区)根据实际报送辖区内“无废城市”建设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各项指标任务落地见效。各部门也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分解落实不同领域各项年度工作任务。三是全面营造“无废”氛围。以特色亮点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为重点,在新华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展示创建工作成效、典型案例30多次,其中省级以上10余篇。通过“无废”进校园活动,微信推送、LED屏播放等方式广泛宣传“无废”理念。积极全民参与方式,建立宣传教育基地,开发多样“无废”主题研学课程,开展绿色低碳宣传活动、纸箱回收公益活动、光盘行动,全面提升公众知晓度和参与度,让“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二、高水平构筑“四大体系”。一是制度体系更加成熟。以《宿迁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统领,各职能部门制定并印发四个专项子方案,各县区、功能区印发九个区域子方案,形成了“1+4+9”方案体系。出台《宿迁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宿迁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规范性管理文件先后出台,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系统性支撑。二是技术体系全面升级。示范推广水稻侧深施肥、麦玉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围绕煤电、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大宗工业固废,推进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废渣、化工废盐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展酒糟污泥高值化利用技术示范、纺织废料高值化利用技术示范,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价值。废铅蓄电池(含铅废物)无害化综合利用项目、泗阳和泗洪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项目、苏黄线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等12个“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全部建设完成。三是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做好资环类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申报和管理,明确项目资金争取重点,提前谋划,不断提升地方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投资力度。持续落实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补贴政策、秸秆收储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积极性。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及再生产品应用这一“无废城市”理念纳入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四是监管执法持续高压。各单位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多次开展全市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大宗工业固体废物领域专项治理、排查、统计行动,借助多样信息化监管手段,不断扩大监管范围,提升监管力度,建立了各领域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闭环式的监管体系。

三、高质量发展“五大领域”。一是提升工业绿色生产水平,完善工业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广工业绿色循环低碳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立绿色工厂创建培育库,重点培育了一批固体废物产生量小、循环利用率高的绿色示范工厂,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国家级绿色工厂从6家增至13家,绿色供应链企业从2家增至3家。二是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共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14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33个。深入开展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工作,持续拓展离田利用渠道,多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大力推进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形成依托村居回收点回收、乡镇回收站代储、县区中心收贮的“三级”回收体系,废旧农膜回收率98.77%,处置率93.86%,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覆盖率100%。三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源固体废物分类收处能力。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利用,分类小区覆盖率、分类乡镇覆盖率分别达100%和53.6%,生活垃圾日分类收集转运能力达4000吨。持续深化“三厂(场)一中心”建设,全面实施市区生活垃圾焚烧三期协同厨余垃圾处置项目,生活垃圾收处设施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分类集中处理率达98%,资源化利用率达85%。四是推广绿色施工技术,促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城乡建设各环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100%。贯彻落实《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住宅设计标准》,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及再生产品应用这一“无废城市”理念纳入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已建成省级绿色建材示范项目9个,省级示范基地7家,促进绿色建材制造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五是强化全过程风险防控,优化危险废物处理能力结构。强化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大力推进集中收集体系建设,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单位隐患排查整治。新增废盐综合利用能力0.4万吨/年、电池综合利用能力25万吨/年、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能力3万吨/年,进一步优化固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布局。摸排全市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处置现状,通过资金引导、数字赋能等举措,大力推进危险废物“趋零填埋”。

四、高标准打造“六大亮点”。一是推行“无废快递”电商龙头示范引领。依托大数据中心及“电商名城”大物流体系建设,减少周转过程包装废弃物产生;以京东物流基地为示范点,建成京东宿迁物流园智能仓库、分拣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加强包装垃圾分类工作,鼓励电商经营者使用减量化、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快递包装,加快打造物流业绿色包装标杆体系和绿色快递新模式。二是打造“无废运河”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开展大运河沿线涉废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持续完善港口码头船舶固体废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全面推广“船E行”APP,将船舶固体废物接收转运处置电子联单纳入闭环管理,加强船舶固体废物联合监管,不断完善“船—港—城”一体化管理模式,打造绿色港口,加强运河及周边河道长效综合管理,将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作为“无废示范区”建设,把“无废运河”融入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三是发展“无废园区”减污降碳内生驱动。以宿迁生态化工园为试点,成立“无废园区”领导小组,科学编制《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无废园区”建设方案》,全面梳理无废园区创建目标和重点任务,举办“无废园区”专题培训,详细解读“无废园区”建设指标要求,统筹推进固体废物管理与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四是构造“无废纺织”低碳行业标签。大力推动纺织废料分拣和贮存中心试点示范,引进废旧纺织品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积极寻求纺织原料替代和纺织废料高值化再生利用,建设芮邦科技25万吨再生纤维项目、泗阳盛丰涤纶纤维有限公司年产66000吨涤纶短纤项目,从“一只瓶到一根丝到一匹布到一件衣”,提高纺织行业原材料替代能力,推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五是构建“无废酒厂”绿色产业生态。依托洋河酒厂酿酒基地,持续推进酒糟、污泥等固体废物资源化、规范化、高值化利用,得到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饲料营养强化剂、复合抗氧化剂、呈香物质及高级香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绿色酒都发展新模式,助推酿造行业向绿色、节能、循环经济方向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酒都”新名片。六是培育“无废花木”有机循环经济。在颜集镇堰下村试点开展花木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持续加大混合型花木废弃物分类公益宣传力度,谋划建设园林垃圾处理项目,鼓励木材加工企业充分消纳花木废弃物,壮大花木有机固废绿色循环体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8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