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新农人”领跑乡村振兴路

台传媒记者庞晓栋

6月27日,黄岩区院桥镇召开“新农人”发展论坛,面对面听取“新农人”代表的意见建议和问题反馈,探讨如何有效服务农民、擦亮本地农业品牌,为推进“新农人”队伍建设和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统一思想、凝聚合力。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院桥聚焦新时代“新农人”队伍建设,建立“链条”式培养机制,多层次、多渠道搭建乡土人才发展舞台,赋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跳回农门

“新农人”站上乡村振兴C位

“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的‘80后’新农人李朱远,这是我们农场新培育的红美人柑橘苗……”

近日,在黄岩区院桥镇左任新村台州兴梅农场,负责人李朱远熟练地介绍自家苗木,时不时和网友分享种植苗木的心得。

2007年,李朱远高中毕业后,选择跟父母一块种植苗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他掌握了基本的苗木种植技术,遇到不懂的,就跑去向林业部门农技专家请教,并踊跃报名参加各类苗木种植技术的培训。

“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培训了,只要是和苗木相关的都去参加。”李朱远说。

靠着边学边摸索,他掌握了大田栽植、基地建设、快速繁育等技术及管理经验。经他培育的柑橘、杨梅、枇杷等树苗品质不断获得客户认可。

2015年,在院桥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李朱远通过流转土地,成立了台州兴梅农场。这几年,又通过微信朋友圈、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做销售,农场规模扩大到150多亩,苗木总数达30万株,年销售额300多万元。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

自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以来,院桥积极响应、大力实施,截至目前,已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人以上。曾经跳出“农门”的他们,如今站上乡村振兴的C位,成为引领农业发展的弄潮儿。

逐梦沃野

“新农人”领跑乡村振兴路

“新农人”的回流为乡村带来了什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城市人才下乡和返乡能人创业,日渐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带动技术、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下沉乡村,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有力带动乡村发展。

1984年出生的黄岩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秘书长陈辉,就是一位返乡能人。2017年,在外已有一份稳定工作的他受邀回到老家西溪村。

2023年,陈辉创办浙江头雁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以销售国家832扶贫农产品为主,挖掘浙江本土产业优势。同时,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浙江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和浙江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导师,为广大农创客提供技术指导、结对帮扶等多项服务,助力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今年1月,陈辉又被聘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顺丰供应链管理产业学院学生创业导师,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例如黄岩茭白种植基地、温岭吉园农业种植基地,真正了解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等各个领域。

“我希望这些学生清楚,如今的农业已不再是传统农耕,而是有各种先进理念和生态技术。”陈辉说,将来,他们或许也会成为“新农人”,给乡村带来新思维、新观念、新办法。

在院桥,不少跟陈辉一样的青年选择返乡,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农村生产环境和格局。院桥将以此为契机,营造助力农创客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促进农创客从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

搭建平台

为“新农人”解渴赋能

对于章彬斌而言,他能走上智慧农业的发展道路,得益于政策的支持。

章彬斌是一位大学生农民,坐拥法律和经济管理双学位,也是如今的台州市种粮大户,黄岩区农创客发展联合会副会长。

2009年1月,中央1号文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出台,让章彬斌看到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他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创立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成为和父亲一样的农民。

回到田间的章彬斌知道,现代农业需要走科技化、现代化、规模化的经营之路。于是,他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进行自动化耕作,10余年间先后投入800余万元购置多种现代化设备,让水稻种植实现了从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施肥,到收割、烘干的全程机械化。

“接下来,我打算尽快实现全智能自动化无人化生产管理模式,以高科技、数字化赋能农业发展。”章彬斌说。

近年来,伴随人工智能和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黄岩也在不断搭建平台,让农业科技知识哺育现代农业发展——

一方面,依托全国首家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一链一团队”服务模式(1个省农科院专家团队+1个黄岩区产业技术团队+若干个农业基地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乡村经营管理人才等十路人才。

另一方面,围绕水稻、柑橘、杨梅、茭白等主导产业,集聚适合特色农业产业的省部级“头雁”人才31人、相关从业人员7万余人,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新增长点。

“实现筑巢引得群雁归,关键是要厚植就业创业的成长土壤。”院桥镇相关负责人说,未来,院桥将继续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项目等,为“新农人”提供创新创业政策宣传、技能技术培训等支持,让更多“新农人”满怀热情投身产业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