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大型民族音乐诗画剧《锦瑟东方》合肥首度亮相:千年国乐对话当代美学

3月21日至22日,由聚橙剧院院线与安徽乐团联袂打造的大型民族音乐诗画剧《锦瑟东方》在合肥瑶海大剧院上演。

整场演出分为“源”“缘”“圆”“元”四大篇章,通过古曲新编、原创交响、跨界融合等艺术手法,将诗词意境、宋式美学与数字科技熔铸一炉,融合中华传统音乐、诗词、舞蹈与光影艺术,带领千余名观众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溯源之旅。 

演出现场。

舞台叙事

当东方古韵撞上法式摇滚

演出正式开始前,瑶海大剧院前厅以宋代文人雅集为灵感,打造“可游可赏”的国风空间,卷轴与花窗书画相映,茶台与假山错落。年轻观众在“月洞门”装置前留影,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在此碰撞。

随着编钟的浑厚鸣响,《春江花月夜》拉开“源”之序幕:古筝如流水潺潺,箫声若远山空灵,纱幕投影的古风画卷徐徐展开,再现古老华夏的盛世气象。

在“缘”篇章中,《化蝶》以京胡的凄婉与电子音效的迷离交织,配合光影造就的“情缘之网”令全场屏息。而当《狼烟令》的鼓点如惊雷炸响,360度环绕声场中,战马嘶鸣与箭矢破空之声穿透剧场,民族打击乐与现代摇滚的碰撞点燃热血。

至“元”之终章,原创曲目《击浪踏歌》以琵琶轮指模拟浪涌,融合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和琵琶名曲《龙船》的激昂旋律,观众仿佛瞬间置身奔腾的江河之岸,也象征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奔涌向前。

当古曲焕发新生,音乐总监刘畅表示:“传统乐器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有机融合,更能展现民乐艺术的独特表现力。”当网红乐器突围出道,精选萧、京胡等极具特色的乐器,新编的重奏《茉莉花》,使传统民乐在跨界编排中焕发青春气质,散发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当宋画留白在多媒体画面上,便产生了“人在画中游”的奇妙体验。舞美设计秦冠杰团队从宋代美学中提炼“呼吸感”,从宋代的雕塑、瓷器、书法、绘画等艺术集成中提取符号,纱幕造境在《万里千秋》中幻化出“山峦叠嶂,孤舟独钓”的写意长卷。 

以灯光赋魂,灯光设计孔庆尧呼应乐章基调,精心编制,如“源”篇章模仿《千里江山图》矿石色调,“缘”篇章营造桃花林粉红氛围,在《满江红》高潮处,金色光束如利剑劈开天幕,红与橙碰撞交叠,象征民族气节的觉醒。 

值得一提的是,返场环节,表演团队用中国古典乐器演奏法式摇滚热曲,给全场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当东方古韵碰撞西方法式摇滚,文化的边界被打破,在艺术世界中一次令人惊喜的跨界创新融合就此产生。

演出现场。

院企合作

强强联合打造文化破圈

此次《锦瑟东方》的成功打造,是聚橙剧院院线与安徽乐团的强强联合。作为拥有45家自营剧院的行业领头羊,聚橙近年来致力于与国内专业院团携手共享文艺发展成果,与多个国家级、省级演出团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度挖掘本土创作潜力,孵化题材多元、类型多样的演出产品,曾推出话剧《阮玲玉》、音乐剧《绽放》等口碑剧目,在全国巡演的过程中受到无数观众好评。

聚橙依托深耕演出行业多年的全产业链布局,以专业的全网营销、演出制作全案能力、成熟的巡演机制及经验丰富的执行团队,配合安徽乐团这支拥有60年历史的国内实力派优秀院团,注入专业创作基因,精心制作、倾力打造文艺精品。

此次大型民族音乐诗画剧《锦瑟东方》全国巡演,既是院企深度合作的尝试,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成功实现了院企共创、文化合作的全新范式。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不仅在演出层面,更在文化层面携手共进,让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舞台更好地走向世界。

演出在《我的祖国》中圆满落幕,正如总导演王菁所言:“以《我的祖国》作为落笔,是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我们泱泱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当演出落下帷幕,现场的观众们仍旧沉浸在丝竹悠悠、琴鼓共振的民乐世界中。许多观众表示这场演出是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华丽古典诗意的舞美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充满宋韵的艺术世界。

有观众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到民乐诗画剧,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体验,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乐器的蓬勃的生命力。

市民打卡《锦瑟东方》演出现场。

巡演启程

民族艺术生生不息

4月起,《锦瑟东方》将正式开启全国巡演,陆续登陆嘉兴、深圳、郑州、苏州、成都等城市,为全国各地观众展现东方美学精髓。

而合肥瑶海大剧院也公布了即将启动的“戏韵皖风”黄梅戏艺术节,携手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带来《天仙配》《女驸马》《红楼梦》《雷雨》四大经典剧目,继续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带领广大市民走进民族艺术的永恒魅力,为推动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贡献力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玩转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夏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5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