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信部下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榜单,玄武区位列全国第35名,较2023年提升1位次,较2022年提升8位次。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榜单构建了“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城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地级市市辖区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
近年来,玄武区以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为奋斗目标,深入融入全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大局,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升级产业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科创平台建设引领新质生产力
借助玄武产业与科教优势,不断整合重点领域项目、平台、人才、资金、政策等创新资源。2024年2月4日,成功举办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载体建设签约仪式,实验室载体建设迈入新的阶段。2023年新增国家级项目和课题110多项,发表SCI论文1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件,研制的宁香粳9号获第四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医工协同创新临床前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营,执行医疗器械手术超100台,服务企业超20家。3家企业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5家获市级认定,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考评优秀。《以科创平台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等4篇文章被《群众》等省级刊物刊用。
以科创森林壮大支撑新质生产力
围绕“1+2+2”产业体系和绿色低碳、数据要素等产业,实施科创森林培育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2023年出台《科创森林“育苗强林”实施办法》等政策,全过程支撑创新活动。2023年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291亿元,全市排名前列。今年一季度科技服务业营收增幅达5.9%,位列主城第一。
以创新生态优化保障新质生产力
加大精品硅巷培育力度,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资源优势和效率优势。2023年完成新工·珠江路科技产业园等4家硅巷市级备案,熊猫万谷等3家获市精品硅巷建设立项,硅巷核心区入驻中国铁塔、寒武纪等企业1252家,实现全口径税收11.4亿元。新增市级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5家。指导227家科技企业申请宁科贷11.9亿元,同比增长近20%。2023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07.96亿元。与南理工签约“全面深化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举办专场活动。推动中青科协江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落户徐庄。
下一步,玄武区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布局,拓展区域创新空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靶向发力,引育并重,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玄武新实践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