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翔RX1E-A。
3月31日清晨,在浙江省嘉兴市锐恩飞机工业(浙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外,三架纯白色电动飞机在晨光中列队待发。
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OO石红手持钥匙,将其郑重交予客户方代表。
首批锐翔RX1E-A电动固定翼飞机的批量交付,不仅标志着我国新能源航空器正式进入量产应用阶段,更通过“合肥智造”的创新实践,为万亿级低空经济市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样本。
四年蝶变 梦想成真
零重力飞机工业的诞生,源于一群航空人的技术理想。
时钟回拨至2021年3月,南京江宁大学城的实验室里,五位航空工程师围坐在二手办公桌前,在白板上勾画着“第三种交通生态”的蓝图。
这支以“90后”为主,大部分技术核心成员来自航空工业、中国商飞、北航、南航等知名企业、高校的创业团队不会想到,4年后的今天,他们会站在中国低空经济浪潮之上。
当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行业在中国悄然兴起时,石红和他的伙伴们看到了未来出行方式的巨大变革潜力。他们毅然决然地投身到这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新兴领域。
“每次滑入跑道前,我都会打开驾驶舱侧窗。”石红描述着飞行时的独特仪式感,“让发动机的轰鸣穿透碳纤维舱壁,就像听见时代的脉搏在共振。”
“当时合肥高新区的招商人员三顾茅庐,最终用两句话打动我们:‘这里能容得下航空梦想,给得起创新耐心’。”石红回忆道。
这个抉择让企业获得的不只是上千平方米的研发场地,更是整座城市对创新风险的共担:2023年8月,零重力获由南京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领投的近亿元战略融资,合肥市天使基金跟投;一年之后,合肥高投领投A轮,科大硅谷引导基金跟投;2024年底,肥西县运河产业基金有限公司领投A+轮。
4年间,其研发团队从几十人增加至上百人规模,掌握127项专利技术,产品线覆盖轻型运动飞机、多旋翼飞行器及倾转旋翼机型,形成“研发一代、取证一代、交付一代”的滚动发展模式。
当传统航空界还在质疑电动飞机安全性时,零重力团队创造性地将滑翔比提升至1:20,相当于每下降1米可滑行20米,并首创整机降落伞系统。
而RX1E-A的批量化交付,正是零重力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
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A是中国唯一已取得适航证可开展商业化运营的电动轻型运动类飞机,由飞机总体设计专家杨凤田院士领衔设计,是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轻型运动类飞机。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其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达100%,打破了国际供应链垄断。截至交付当日,该机型已收获近60架确定订单,意向订单超千架。
更颠覆性的创新藏在看不见的细节里。经过迭代优化的RX1E-A在研发过程中突破的难题技术除了总体设计之外,首先是解决了有效载荷问题,最大起飞重量从最初的500公斤增加到了630公斤;其次是解决了续航能力问题,从最初只能连续飞行45分钟增加到了150分钟。单架RX1E-A每小时运行成本不足百元,仅为同级别燃油飞机的三分之一。
低空之城 助力腾飞
零重力的脚步不止于国内市场。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零重力展出的“太空登陆舱”造型飞行器吸引全球目光,多架国际意向订单印证其技术认可度。
这与合肥打造“低空之城”的目标不谋而合。
合肥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全市建设超过30个eVTOL起降点,计划在骆岗公园、天鹅湖、科大硅谷核心区、巢湖中庙、包河磨滩等建设5个“3分钟飞行圈”。
零重力与亿航智能、迅蚁科技等企业的努力创新、快速成长,离不开合肥独特的“创新生态”。
2024年,合肥出台了《合肥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合肥市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等多个文件,全力护航低空产业振翅起航。
更令企业振奋的是这座城市带来的协同创新——
合肥拥有完整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比如新能源电池及智能座舱等板块,在供应链层面给零重力能够提供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在合肥,可能吃个早餐就能找到解决方案。”石红笑称,公司周边三公里内聚集了多家国家级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这种创新密度都属罕见。
2024年合肥低空经济企业突破百家,涵盖整机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等全链条。
正如石红所言,“我们正在重新定义未来交通。当天空成为新的道路,低空经济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随着长三角空域精细化管理试点推进,更多“合肥造”电动飞机将翱翔在中国的蓝天。
合肥智造 冲上云霄
在零重力试飞基地,一项项新型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验证正在上演。
最新下线的多旋翼飞行器ZG-ONE“鹊飞”,型号合格证(TC)申请已经获得中国民航局受理,是无人驾驶的载人eVTOL飞行器。型号已收获千余架意向订单,采购方包括旅游景区、通航公司、航空营地等运营单位,辐射低空旅游观光、短途交通接驳、应急救援等多种场景。
除RX1E-A外,ZG-ONE“鹊飞”多旋翼飞行器已进入适航审定阶段,计划2026年商业化运营;倾转旋翼飞行器ZG-T6全尺寸样机将于今年4月下线,直指城市空中交通“终极形态”。
这种多路径布局既保障短期收益,又为长期技术突破储备动能。
在长三角低空旅游市场,这种“空中高尔夫球车”正成为景区新宠——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将在今年正式引入RX1E系列电动固定翼飞机,使之成为体验项目。
位于肥西县官亭镇的绿色飞行营地,将融合飞行体验、研学教育与应急救援功能,计划年内投入运营。
夜幕降临,合肥量子大道亮起灯光。零重力研发中心里,年轻工程师们正在调试ZG-T6全尺寸样机的“智慧大脑”。
这个形似科幻战舰的六座飞行器,预定今年4月下线。通过其垂直起降、长航程、高航速等优势,将更好服务于低空运输场景市场,为城市、城际等中、短程交通出行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不远处,占地超百亩的绿色航空飞行营地雏形初现,未来这里将崛起包含垂直起降枢纽、充换电站等立体交通综合体。
站在4周年新起点,零重力墙上的世界地图插满了小红旗——在推进国内适航取证的过程中也同步探索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欧洲航空安全局认证,通过技术对标国际标准提升可信度。
从巢湖之畔到星辰大海,这里正在书写属于中国航空的新精彩。
正如交付仪式上响起的《飞翔吧梦想》,更多“合肥造”将冲上云霄。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王书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