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斜桥镇富民村一三家庭农场,一台新型插秧机正在田间作业。和普通插秧机不同的是,这台插秧机开过的地面,不仅留下了秧苗,还覆盖了一层黑色地膜,一株株秧苗插在地膜上的孔洞中。这是我市首次尝试使用全生物降解膜覆盖插秧技术解决稻田“草害”问题。
据悉,这台插秧机由农业农村部南京机械化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玖顺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研发。作业现场,记者看到,覆膜装置加装在插秧机前部,由装模仓、拖齿、压膜轮、开孔器等部件组成。只要将地膜加装进去,再经由一系列手柄控制,就能边覆膜、边插秧,而且,这台插秧机还可以通过北斗导航实现路径规划、无人驾驶,从而减少人工的投入和使用。
“平整好土地,控好水后,地膜就能通过这些装置压进土里,并在换行的时候自动切断,一次完成覆膜和插秧。”江苏玖顺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工程师马世民介绍。
今年夏种期间,一三家庭农场将有72亩农田运用覆膜插秧技术。农场负责人宋旭贤告诉记者,这片田是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已经获得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去年,光在人工除草一项上,每亩田就要花去1000多元的成本,采用全生物降解膜覆盖插秧,能通过物理方法控制杂草,最大程度地抑制草害、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成本投入。“虽说每亩地前期会增加300元投入成本,但是后期除草只要100多块钱,和去年相比,均衡下来,每亩地成本可以节约500块钱左右。”宋旭贤说。
除了能抑制杂草生长,地膜还可以减少水肥蒸发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水稻根系发展,从而起到节水、节肥、增产的作用。据测算,一亩地采用覆膜插秧技术作业,农药减施能达到30%,化肥减用达到20%以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用新材料团队负责人徐磊介绍,使用传统施肥方式,化肥一方面会随着降雨有所流失,另一方面会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催化反应,从而导致失活。覆膜之后,田间土壤基温增加,有助于水稻根系发展,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也会提高。
近两年,水稻覆膜技术在全国得到了大规模推广,省农科院也在研发专用生物降解地膜的基础上,联合我市本土农机企业玖顺农机,合作开发专用覆膜机械,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助力水稻增产增收。眼下,项目组已经完成了样机的设计和试验,并开始了小批量产业化示范。
除此之外,覆膜插秧技术的推广,让水稻从传统淹水、干旱交替的种植模式,改为湿润栽培模式,降低了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稻田碳排放减少40%。覆盖的地膜也将在3个月之后完全降解,对土壤及作物无副作用,不会造成土壤和农产品污染。该项技术有望在我市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