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章 浩
看到最近一次体检报告,椒江市民颜女士惊喜地发现,之前的超标“小箭头”都不见了,身体也变轻松了,她说,这个要归功于椒江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推广的合理膳食数字化管理项目。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市卫健委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台州市合理膳食数字化管理促进试点行动工作方案》,即借助“食智采”等数字化平台,开展合理膳食干预和自我营养健康管理,探索全民合理膳食管理新技术、新路径。
随后,椒江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选定了5个试点单位着手推广,颜女士便是项目的首批参与成员。
去年9月,29岁的颜女士接受了项目体格检查,自认为身体健康的她发现竟有多项指标超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等指标都超出了正常值。“这其实表明她日常饮食高盐高油,加上运动不足,导致身体代谢有些问题,长期下去,慢病风险会很高。”椒江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环境医学科科长陆欣解释道。
颜女士将个人信息和体检情况录入了“食智采”小程序,开启了个体膳食管理。从那时候开始,她减少了点外卖,也不再吃油炸、烧烤,每天早中晚餐后,她都认真把摄入食材和摄入量录入小程序,系统会自动计算并分析每日食物摄入量和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等,同时对比就餐者的膳食摄入标准给予评价,提出相应膳食建议。
系统还对参与者的运动状况进行管理,以提醒参与者是否做到身体“供需平衡”。
“每天打开小程序看一看,就知道自己哪一天吃多了,哪天运动太少,要及时调整接下来的生活。”颜女士说,在小程序的“监督”下,自己已经坚持了近半年合理膳食,身体明显变好了。
“全区共有100多人参与了该项目,最近的体检显示大多数人的身体状况都有一定改善。”陆欣说,当下生活节奏加快,慢性病发病年轻化趋势日渐突出,这种情况跟日常饮食密切相关,而生活中大部分居民对各类食物分量及其提供的能量没有清晰概念,让数字化技术手段在个人饮食上实现便利的健康管理,可以让合理膳食行动更好落地,适用到每一个人。
她说,市民若想要参与合理膳食数字化管理,打开“食智采”小程序输入基本信息,坚持每天记录,就能精准了解身体能量是否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