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18日),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推进大会正式发布了《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三年发展总目标是到2026年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梳理了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低空应用、服务平台、飞行保障、安全管控等目标任务。
《实施方案》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立足自主创新,瞄准高端制造,围绕产业能级、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发展目标,力争到2026年,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产业能级大幅提升:到2026年,充分发挥制造业长板优势,培育一批集研发、生产、运营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打造以低空科创智造产业为核心,以低空保障产业为支撑,以低空创新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到2026年,构建形成低空地面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建成1至2个通用机场和2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统筹引导企业开展垂直起降点建设。建成低空飞行试验基地,完善试验、试飞、检测、验证、适航、评定等功能。
低空场景丰富多元:到2026年,围绕物流配送、载人飞行、旅游消费、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开通至周边机场3至5条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100条以上无人机航线,无人机商业飞行取得突破性进展。
监管服务安全有效:到2026年,建立健全服务无人机、直升机等各类低空飞行器的安全监管服务平台,有效衔接基础设施使用、飞行申请响应、通信气象监测、飞行过程监管等功能,切实提升低空飞行服务监管能力,保障城市空中交通安全。
《实施方案》确定了低空产业生态、飞行保障体系、低空应用场景、低空领域示范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在打造低空产业生态方面,苏州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系统梳理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清单,加快绘制产业链图谱,引导优势企业在低空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低空经济特色园区,加大低空制造产业园、低空服务产业园、低空运营保障产业园培育建设力度;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加快低空经济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研发载体建设;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实施战略科技人才引领计划,推动低空经济人才纳入全市重点产业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引进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团队,构建高水平、多层次人才梯队体系。
在完善飞行保障体系方面,苏州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低空地面基础设施体系,发挥交投集团等国资平台引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分阶段推进各县级市(区)通用机场、水上机场、垂直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内重点物流企业共同推进无人机起降点建设,满足无人机的起降、备降、停放、充电、运输及运营等功能需求。加强通信、监控、低空气象监测网络等运行保障设施建设;推进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低空飞行服务站与无人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低空空域数字孪生系统,打造低空飞行数字底座,为低空用户提供空域、航线申请、飞行计划申报、飞行通信气象监测及飞行过程监管等服务;推动低空航路航线划设,完善全市航路航线网络布局,统筹利用城市和区域低空空域资源。
在培育低空应用场景方面,苏州构建低空智慧物流体系,大力拓展城市低空配送场景,与重点物流企业合作,建设多层次低空物流枢纽体系;发展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构筑“通道+网络”的低空航线布局,建设以苏州为中心,辐射东南西北的空中走廊,推进苏州与周边运输机场的联程接驳,鼓励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大中型无人机等新型航空器应用,有序推进高时效的载人和载货飞行,有效保障多样化的客货运输需求;拓展文体旅游场景应用,利用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融合江南文化、现代城市等元素,构建“低空+文旅”新业态。
同时,《实施方案》要求全市牢固树立“安全至上”意识,增强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构建政府、社会、公众多元监管格局,依法打击各种违规飞行行为,针对低空飞行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和问题做好应急预案,切实保障全市低空经济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