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来安县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牵引和载体作用,因地制宜促进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发展,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
谋深谋准县域定位,工业经济平稳向好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建立百项技改项目库,动态更新、持续推进企业技改升级,在库项目128个。累计培育52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突出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金禾实业成功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晶科能源、金瑞投资入选全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捷泰科技获评全省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中普石油荣登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名单。升级“科技副总团”模式,点燃企业创新引擎。打造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0个,文具礼品产业园获评省版权示范区,开发区入选全省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基地名单,跻身省级开发区十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全县工业经济整体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新兴产业持续优化,县域经济联动发展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头号任务,围绕新能源、半导体、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五大新兴主导产业,培育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实现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3个、新开工51个、新投产37个,转化率超60%,均居全市前列。首个大型冷链园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即将建成运营。和美、康舜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落户,群丰、华创等一批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开工,聚兴隆、迎强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项目投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43个,修复建阳南路、来安大道等6条道路,亮化提升13条主次干道,建设完成9个社会停车场,改造11公里燃气管道工程,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刷新”。平阳路、建辉路、三里河路延伸段建成通车,垃圾处理站、渗滤液处理站试运行,文化艺术中心、祥生源邻里中心投入使用,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全面完成滁河防洪治理新增项目、清流河防洪治理工程,翻新重建三城圩等3个排涝站,不断夯实水利基础。江水西调主线贯通,“三站两闸”全部完工、“五河一库”实现连通,启动江水北调、驷马山灌区来安片改造,“一横一纵”水资源配置格局加速形成,系统治水能力大幅提升。滁宁城铁滁州段通车运营,人才公寓建成投用,江董联圩北撇洪沟全线贯通,凤祥苑安置房、“三横一纵”路网竣工交付。
公共服务提标扩面,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不断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优化中小学布局,新改扩建汊河镇中心学校等19所,撤并学校9所,新增学位6300个。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0个,建设新安镇中心幼儿园等4个幼儿园投入使用,累计新增学位1620个,新增托位400个,扩大学前教育供给。18个住宅小区、31个行政村的健身场地设施完成配建,软化体育健身设施场地15个,新建汊河黄牌“口袋体育公园”,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000平方米,实施老城区体育公园改造项目,使公共体育设施服务再升级。积极推进医保基层公共服务“一刻钟医保服务圈”,推动医保服务“下沉”,打造“家门口”的医保,建成157个“一刻钟”医保经办服务示范点,推进医保电子凭证注册和应用,4家县级医疗机构先后实现“扫码就医”全流程,建成“共享智慧药房”基础设施中药库、中药房、制剂中心、远程会诊中心。
城乡建设全面发展,村容村貌全面提档升级
美丽经济越来越活,立足特色优势,打造“一镇五村”示范,入选全省首批“115”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创建名单。推进农旅融合,“就地游”“微度假”蓬勃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营收3.7亿元、增长12.1%。乡村风光越来越美,营造宜居环境,打造美丽村庄60个,改厕4000座,建成省级中心村3个,复兴村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70公里、养护110公里,余六路获批第三届“全国美丽乡村路”、全市唯一。全力保障滁天、来六、宁洛“四改八”工程建设,来安南、来安北、半塔、施官高速口正式开通,全域高速通行圈基本形成,城乡发展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