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街客流如织。 台传媒记者杨 辉摄
台传媒记者元 萌
岁月如烟,世事变迁,文化依旧是老街焕新不变的底色。
十里长街,是路桥的文脉所在。老街运营创新,终究还得落子文化。商贸文化、宋韵文化、美食文化等多元文化场景,引领十里长街既“出圈”又“鲜亮”。
以旅彰文、以文兴商,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条古街的“老底子”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挖掘在地文化 形成区域共鸣
近年来,十里长街化身成天然舞台,在地文化的“重头戏”精彩不断。
今年春节期间,沉浸式戏剧《禧乐长街 福地路桥》在十里长街开演,掀起市民游客的观演热潮。剧情链接路桥在地文化与商贸精神,创新“戏剧表演+现场互动”方式,打造出别开生面的逛游观戏体验。
“近距离观赏沉浸式表演让人身临其境,仿佛从现实走进戏中,成为戏里的一部分。生长在十里长街的酒商之子阿福,鲜活得就像身边的人,展现的是我们路桥人的生活韵味。”当地市民观看戏剧演出后,产生了这样的共鸣。
这出新春大戏,根植于路桥在地商贸文化,上演“山的硬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人的和气”四大篇章,如同一幅宋韵长卷缓缓铺展。
“用一出戏,将路桥人义利并举、聚力前行的商贸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出戏最后一幕,已到老年的阿福阖家团圆,子女向他呈上的贺寿礼,便是当地特色的‘宋福’,谐音‘送福’,将福气传递给所有观众。”路桥社发集团相关负责人应琳表示。
戏中的“宋福”,取材于在地传统的“福”字纹样。“福”字由莲花的五种形态构成,左上角是莲花的花苞,下面是莲叶,右上角是莲蓬,中间是盛开的莲花,最下面是一片新叶平浮在水面上,寓意“五福”。近年来,十里长街挖掘“宋福”文化,将其融入文化地标、文艺创作、文创研发等领域,让这份“福气”润泽长街。
路桥“辣呵呵”美食文化同样激活长街,绵延不止十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路桥,将山珍海味与姜相融合,打造出“辣呵呵”地标性美食品牌。去年初,在路桥十里长街举办“寻味路桥 姜香独韵”首届“辣呵呵”千人宴、“辣呵呵”美食周等系列活动,辅之以十里红妆互动体验,形成“美食+美景+演艺”融合场景。
十里长街大商圈,如今涌现出一批“辣呵呵”体验店、示范店,已成为嗜姜食客的“美食天堂”。
在罗记鼎香姜汁、老祝螺蛳酒、老街姜汤面等姜系列传统美食店的基础上,又引进一系列创新美食店;箱笼将姜融入家乡味道,招牌姜汤面、姜汁核桃调蛋、姜汁仙人烧,打造形态多变的“辣呵呵”美食;南官新天地的姜九作,将姜汤融入锅底,满足食客味蕾上的好奇……
“近年来,我们探索‘美食+’融合发展新业态,助推一份手礼、一条食街、一条产线等‘辣呵呵’美食产业‘十个一’工程,深挖路桥在地美食文化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让姜文化故事深入人心。”路桥区文化和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融入场景文化 聚焦聚集区域
十里长街大商圈,不仅是“首店经济”集聚区,也以“台州首秀”激活区域文化的向心力。“定期组织活动‘聚人气’,互动式沉浸式表演‘带人气’,网红打卡场景‘引人气’”,成了长街出圈的法宝。
梦里江南,街一边水一边。和众多的江南老街一样,十里长街傍水而生、因水而兴,至今保留“水街一体”的传统格局,在这里,“桥即路,路即桥”。
月河上的四艘“画篷箫鼓船”,复原了路桥“古画奇书共一舟”的宋韵非遗,各自以月河上的四座桥命名,分别是新安号、涌金号、得胜号、福星号。游客可以乘坐月河舫,泛舟碧波之上,从富仕路桥出发,抵达南官河桥。
“去年初,我们找杭州运河集团做项目指导,培训船员持证上岗,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开放运营。作为集团自营项目,一年时间内游船收入超百万元。”路桥区社发文旅发展公司负责人卓丹霞表示。
不光植根于在地文化,如今的十里长街也在跨区域文化交流中,引进全国各地的文旅爆款,实现“每周有活动、每月有亮点、每个节日有爆款”,让长街的文化味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
今年元旦,国家级非遗潮汕英歌舞“台州首秀”在福星阁前上演,选取了融武术、舞蹈和音乐为一体的艺术精华,让市民游客观赏到不一样的非遗;春节及元宵期间,非遗落花秀、非遗盒子灯等“首秀”在长街亮相。
场景文化集聚人气与烟火气,春节假期,十里长街总客流量超100万人次,日均到访人数位列省级及以上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第六、全市第一。
建设主题文化 打造区域高地
在十里长街,主题文化街区、主题文化馆和主题文化店蓬勃发展,构建了属于长街的“主题文化矩阵”。
30多个非遗项目、60多家非遗商铺,绘就了这条老街的最美底色。去年底,十里长街入选浙江省首批非遗主题街区。
从十里长街(二期)开街之初,路桥区委区政府就产生了在长街上开家非遗体验馆的构想。“我们接手老街运营后,到各地走访调研非遗业态,发现杭州手工艺活态馆在非遗这块做得很出彩,就主动联系负责这个项目的运河集团文旅公司,对接项目资源,并请他们作为顾问。”应琳说。
应琳表示,目前在台州还没有一家集成研学、非遗美食、活态体验、非遗展演、文创销售等为一体的非遗体验馆。“我们计划在今年‘五一’开馆,开馆后设定两年的孵化期,扶植入驻的非遗项目,打造一个活态传承非遗、实现自我造血并重的文化新地标。”
在路桥非遗体验馆,将布局非遗文创、非遗手工艺体验、非遗美食、非遗共创工坊等区块,运营整体上采取统一收银、营收分成的合作模式,文创商品采用代销模式。“我们还将联合旅行社推出以活态馆为核心点位的精品文旅线路,联合学校开设非遗‘第二课堂’,打造活态馆非遗研学基地。”
在人口迁入和集聚的历史变迁中,路桥逐渐形成了以氏族聚居的“民里”,集中在十里长街及其周边,成了老街独特的文化肌理。十里长街的古民居谢家里,也将在今年落成路桥商贸文化的展示馆。路桥街道宣传委员金智表示,“今年,十里长街将加快发展文化新业态,有节奏地打造三联书店、商贸人文展示馆等文化地标,让长街文化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