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要闻

绘就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今年以来,南谯区统筹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与乡村旅游“十百千”行动,把和美乡村精品村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合二为一、分类建设,由点及线、连线扩面,形成“千村引领、万村升级”的乡村建设新格局,努力推进全区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争创一流。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推进小组和工作专班,负责组织协调、统筹调度等,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与工作举措。健全多元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同时编制创作一批反映和美乡村建设成果、彰显时代特征的文艺作品,营造乡村建设浓厚氛围。围绕“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区级分年度确定和美乡村建设任务,细化到镇、村,实行清单管理。强化考核激励,将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区委年度综合考核、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区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及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加强检查督查,确保建设质量和实际效果。

加快村庄运营。树立品牌村庄理念,充分挖掘村庄特色资源,以市场化为导向,通过片区经营、组团发展,把村庄品牌打造为村庄运营的着力点。村集体按照权责清晰、分工协作,各取所长、联农带农原则,对村庄所辖范围内资源资产进行系统盘点,以物业出租、资源发包、资产入股等方式,向社会招引懂农业农村、善运营的第三方经营主体参与村庄经营。

打造农业品牌。加大农业“双招双引”,推进麻栎菇“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建设,加快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争创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农业产业强镇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着力培育“瞧一谯”区域公共品牌。聚焦“旅游+民宿”和“旅游+研学”,谋划2至3条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完善建设管护。进一步健全“红黑榜”“积分制”等机制,引导农户参与;推动实现双车道入村、村内道路入户,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24小时供水有保障;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9%以上,村内30分钟“公共服务圈”和“农村医疗急救圈”基本形成,初步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市场化探索全域“1+8+N”农村环境与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模式。

促进乡村善治。加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培养选树“皖美村支书”。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培训,到2027年,农村基层干部至少集中轮训1次。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市级及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率达70%。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社区)干部、村妇联执委、人民调解员、网格员、退役军人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评选一批道德模范、文明(最美)家庭;强化“一约四会”作用的发挥,常态开展“四会”活动。

强化人才支撑。实施“滁农之星”培育工程,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对长期服务乡村的人才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造就一批“乡创客”“新农人”,再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00余名。落实科技特派员兼职取酬、离岗创业等相关激励政策,吸引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的人才,投身和美乡村建设。

谋划争取项目。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对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农村水利、农村电力、农村文化、旅游发展、农村电商、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涉及的重点任务项目资金,依次向省级精品示范村、和美乡村中心村与和美宜居自然村庄倾斜,确保项目按照创建进度、要求投向村组。

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文旅产业、交通、水利等区级重点涉农资金和土地出让计提收入等重点支持“千万工程”试点示范村。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为和美乡村中心村和精品示范村建设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支持区乡投公司开展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融资包装和实施,争取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向和美乡村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信用村等金融服务平台作用,发展线上信用贷款等业务,实现省级精品示范村、和美乡村中心村、和美宜居自然村庄全覆盖。

加强用地保障。探索集体建设用地联营、入股,保障和美乡村建设用地用房。探索乡村集体集中收储闲置宅基地,依法依规运用市场化手段合理流转使用权和经营权,新编规划确保不少于5%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示范村创建产业、建设等用地需求。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有效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优先支持保障和美乡村建设用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9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