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近年来,歙县聚焦技术创新、产业转型、节能降碳,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新路径。歙县经济开发区获评工信部2024年度绿色工业园区。
跻身绿色制造体系“国家队”,歙县走出了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合作共赢,向“绿”而行
走进歙县经济开发区福派(安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全速运转。公司每月各类环保纸浆模塑制品产量达1000万个,预计全年环保纸浆模塑制品产量达3亿个。
就是这样一家红火的企业,在建厂之初,曾因无法取得新增排污权致使无法投产。
“公司需要取得排污权才可以去办理排污许可证,如果不能按照预期投产,损失巨大。”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烜回忆说。
彼时,歙县相关部门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指派专人跟进,为企业多方寻找有可交易排污权余量的在歙企业,最终促成福派环保与艾克瑞德达成排污权交易。
作为排污权出让方,安徽艾克瑞德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绿色工厂,公司持续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升级改造,建立绿色制造体系,通过对高耗能设备进行技改升级、控制单位用水量、开展节能降耗等举措,生产耗能逐渐降低,释放出部分排污权。2024年,企业实现产值1.6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产值同比增长10%,全年预计实现产值2亿元。
排污权交易开启了生态共赢新赛道。歙县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光、储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目前已有97家企业完成光伏并网,并网装机容量达76.28兆瓦;推进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废气连片深度治理等生态环保项目。2024年,歙县经开区化工园区还新升级了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全时段、全方位对园区开展监管,为环保增添“智慧保障”。
近年来,歙县在化工园区先后投入6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投入1.5亿元持续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环保治理水平。日前,省应急厅发布调整16个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的公告,歙县化工园区以87.06分排名第一,提前一年成功创建较低安全风险等级(D级)园区。
歙县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运维经理沈晨浩表示:“歙县化工园区建立安全防控智慧大脑,建设安监、环保、应急等智能系统,部署500多个物联感知设备,形成了监测、预警、处置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了园区企业人、车、物、工艺、流程、应急处置的监管全覆盖。”
科创加持,含绿增金
在位于歙县经济开发区二期的恒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现代化的流水作业生产线开足马力。作为铝型材生产龙头企业,公司聚焦铝产业绿色化发展,现有自动化挤压、立式粉末喷涂、精加工等自动化生产线48条,国际先进研发及检测设备50多套。拥有5项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全部成功转化应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
“每年公司投入1000万元以上用于科技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为了最大限度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每年还会投入3000万元以上用于购买行业先进的设备。”恒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行政主管汪倩介绍。
在绿色经济转型的浪潮中,恒强铝业采用新型表面处理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公司产品包括建筑铝型材、工业铝型材等多种铝型材,规格型号多达3万多种。
公司副总经理汪锐说:“公司2021年建成投产,经过近4年的产能爬坡和市场拓展,2024年工业总产值达8.55亿元,总产量4万吨。”
同样位于该园区的安徽德伯杰机电有限公司以生产高精密、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复杂机械零配件为主,产品用于核电、医疗、半导体等高端领域。公司持续深化“产业+人才”引才模式,优化人才培育模式,以“人才链”推动“产业链”能级提升。
在这里,每件产品都建立了专属“电子身份证”。公司总经理汪文佳介绍:“从材料进来就开始编号,在生产加工过程当中,每个产品都要把编号进行移植,实现可追溯。我们通过与安徽省行知学校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招进来时的3级工、4级工,通过操练、培训,有的人已经连升三级,工资从一开始的五六千元提高到一万多元。”
歙县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科创+”发展战略,引导企业进行机器换人、智能网联等数智化升级,2024年企业实施技改项目48个,完成投资12.8亿元。
2025年1月至2月,歙县经济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2.5%,创近三年新高;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181家,均创历史同期峰值。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产业产值分别超规上产值增速11.5、9.5个百分点。
产业高地,引领发展
安徽冠润汽车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汽车转向系统领域企业。公司同知名高校围绕EPS电动转向系统新技术全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不断扩大产品市场占比。凭借多项发明专利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公司成功争创省级数字化车间称号,并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等多项荣誉,产品在海内外市场赢得了极高的赞誉,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公司总产值达3.88亿元,外贸出口额达1300万美元。
“我们通过与上游浙江供应商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不仅提升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还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公司总经理助理胡奕成表示。
近年来,歙县经济开发区围绕产业链、土地要素、标准厂房、低效用地等创新招商方式,推动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歙县,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在黄山盛龙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的项目工地上,机械轰鸣不绝、工程车来回穿梭。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将建设年产4万吨高档新型装饰纸、2000万张浸胶纸生产线及产业研究院。项目以“腾笼换鸟”方式承接盘活歙县经济开发区一期闲置低效工业用地184亩,是园区近年来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最大的一宗工业用地。
项目施工负责人吕朝发说:“目前,办公楼、食堂还有研发楼已经进入装修阶段,厂房钢结构已经完成80%,计划6月份设备进场,8月份进行调试,争取年底投产。”
2024年,歙县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成功打造首个百亿级产业集群,88户新材料规上企业实现年产值100.22亿元、增长4.51%,26户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实现年产值19.4亿元、增长12.13%,37户机械电子产业规上企业实现年产值15.2亿元、增长10.6%。
歙县县委常委、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坤表示:“自2020年以来,园区落地浙商投资项目67个,投资额达65亿元,包括了香港上市的盛龙装饰、主板上市的三联锻造等上市公司再投资项目3个,并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PVC地板膜生产企业黄山运佳装饰。”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歙县经济开发区坚持要素招商与服务招商齐抓、单项招商与链式招商结合、政府招商与各方招商联动、招商引业与招才引智并举,累计对接洽谈项目30余次,推动亿元以上项目签约4个,协议投资额9.65亿元,同比增长93%。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赋能,让园区与城市共融共生。历经22年拔节生长,如今,歙县经济开发区长长的“国字号”荣誉栏中又增添了一抹新绿。
绿水青山之间、蓝天白云之下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速构建,歙县从“绿色突围”走向“绿色典范”,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重奏”旋律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