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要闻

向“新”前行 逐“质”攀高

一辆辆AGV智能运输小车来回穿梭,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个个自动化机械手臂上下挥舞,一批批太阳能电池面板有序下线……这是日前记者在中新苏滁高新区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看到的智能化施工的一幕。

“以前这种车间需要工人600人左右,通过不断地智能化和技术改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目前该车间只需要200人就行。”公司运营总监、电池事业部总经理任军利介绍,目前该企业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处于前列。

向“新”求变,像旭和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中新苏滁高新区不止一家。

今年以来,中新苏滁高新区紧盯“新三样”,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思路,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持之以恒推进科技创新。目前,园区已成功获评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3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34家。

“提升新质生产力是新工厂的核心目标。工厂引入了数字化及网络化生产管理系统,使生产过程更加精准高效,增强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高品质的产品解决方案。”3月18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引线框架供应商——先进封装材料国际有限公司滁州生产基地正式落成投产,该公司行政总裁何树泉介绍,AAMI总部位于中国香港,滁州生产基地是AAMI继中国深圳、马来西亚柔佛之后的全球第三个生产基地,是该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首个制造基地。项目从动土到投产仅用时357天完成,刷新了AAMI速度。达产后,将成为先进封装材料国际有限公司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引线框架封装材料生产基地,也将为滁州加快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封测基地注入新动能。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需要先发制人,发挥先行者优势,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近年来,中新苏滁高新区紧盯“新三样”,聚焦新能源、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围绕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强化招委会统筹调度机制,加快精准招引“填空型”“补充型”企业,加速园区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今年以来,共招引项目14个,总投资68亿元。新签约上市公司项目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项目3个、省级专精特新投资项目3个,战新主导产业占园区“三新”项目比重达100%。与此同时,加快25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二季度工业项目开工率达100%。

除了产业“向新”,中新苏滁高新区还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积蓄潜力。依托中科院集萃科创谷等创新平台,持续强化高层次人才招引和科技型项目落地,全力推进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引进省级科技人才团队3个,获批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科技孵化器1家,建成省级研发平台12家。

“园区的精细化服务,让我们对在滁州的发展始终充满信心。”意特利(滁州)智能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善奎坦言。他告诉记者,去年园区协调解决了企业三期厂房建设用地,实现新建厂房与前期厂房连接,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近年来,在园区的帮扶下,该公司持续自主创新,不断开拓装备市场,先后荣获省工业设计中心、省专精特新、“113”产业创新团队、省工业精品等多项荣誉。

向“新”前行,营商环境更要向“新”而“优”。中新苏滁高新区打造营商“新环境”,搭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持续完善重点企业库、惠企政策库、服务资源库,2023年获评“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加快“首席审批师”改革进程,目前已办理企业开办“一次性”注册等145件、建设工程并联审批(联合验收)82件,2023年度企业调查评价满意度达100%。

新赛道、新优势、新环境……新质生产力激发出新一轮的化学反应,也正在为中新苏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9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