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的垃圾回收模式不同,智能回收机采用全智能化运营,24小时进行有偿回收。
建了4年的“大虹桥”,给安徽带来了什么?
杜集经开区如何因地制宜推动“一高两新”产业集聚发展?初春时节,记者来到当地采访。
三只松鼠、溜溜梅……这些零食品牌耳熟能详,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安徽芜湖。
对安徽来说,共建开放的“大虹桥”,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发展区”,既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又是开放发展的重大机遇。安徽近年鲜明提出,“沿江就是沿海”“...
步入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河蟹养殖户划船投喂,民宿集群游客络绎不绝,村集体项目现场一派繁忙……一幅“强富美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生动铺展。...
2024年,皖北重点产业集群招引落地重点产业项目3317个,总投资10047.5亿元,显示出产业发展的“超常规打法”正在持续强壮皖北“产业脊梁”。...
近日,安徽省2025年省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启动。
2024年,皖北重点产业集群招引落地重点产业项目3317个,总投资10047.5亿元,显示出产业发展的“超常规打法”正在持续强壮皖北“产业脊梁”。 ...
园区产业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超200家,亿元以上特色文化楼宇10个,培育和落地挂牌上市文化企业15家,建成一批具有集聚辐射力的公共服务平台……...
2024年,安徽省规上工业总营收居全国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居全国第4位。从供需两端来看,安徽省制造业贷款的万亿元突破都得到了有效支撑。供给端,是信贷结构主动适配产业...
原标题: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安徽实践 一场“田野”上的风俗嬗变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实现方式。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推进农...
记者近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安徽省今年计划优化实施30项民生实事,新增一批群众反映强烈、需求迫切的事项。
庐江看水。水润庐江。
2024年以来,亳州市围绕解决“关键小事”,聚焦本地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群众关切的共性需求、久拖未决的疑难问题,着力完善“书记抓、抓书记”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党组织书记领办基...
近日,安徽省商务厅印发《2025年度全省重点经开区工作要点》,将国家级经开区和拟申请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的省级开发区纳入重点经开区,对其提出更高要求,激发经开区创新活力和内生...
2月27日,全国首例民营企业数据资产增资作价入股项目在芜湖市落地。
2月27日,全国首例民营企业数据资产增资作价入股项目在芜湖市落地。徽投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51.9万元数据资产增资作价入股,这标志着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民营经济领域实现关键...
城市更新,生活“更新”。近年来,安徽省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建立完善城市体检机制,合理布局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立“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单元(...
针对“街道无本级人大代表、街道人大工委履职抓手不足”的状况,蚌埠市探索建立街道议事代表会制度,通过构建“党工委领导+人大工委主责+议事代表参与”的治理架构,进一步丰富协...
2024年,仅仅是舒城供肥蔬菜基地,全年直供合肥绿色优质蔬菜产品5100吨。
国家相关方面在安徽进行的涉及外商投资的政策试点,为安徽提供了撬动外商投资的重要“支点”。
原标题:亳州市亳芜现代产业园打造与企业共生、共赢、共享的发展模式—— 园企“合伙”闯出“共建”新路 “这条软糖生产线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可增加1000万元。”新春...
泾县油布伞一度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一条条文创产业链被科技激活,一栋栋“亿元楼宇”产值快速增长,一个个文旅融合产品“吸睛”又“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