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题活动
徽州古宅上海再现异彩
发布日期:2013-09-23 15:40: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本站编辑:zx

 徽州古宅上海再现异彩业界聚焦古建筑异地保护

  位于上海宝山罗店的闻道园,这里被业内人士成为“古建筑异地保护的典范”。这座占地千余亩的园子里,错落有致地伫立了多座原汁原味的徽州老宅——进士第、武状元楼、雕花以及楠木厅等,这里也以此成为沪上民众体味徽州古韵的首选之地。 陈静 摄

徽州古宅上海再现异彩 业界聚焦古建筑异地保护

  清代道光六年皇帝赐封的牌坊伫立其间 陈静 摄

徽州古宅上海再现异彩 业界聚焦古建筑异地保护

  目前,仓库中还完好保存了60多幢古民居建材。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9月23日电(记者陈静) 近30年来,中国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保护古建民居,促进建筑遗产良性有序传承成为各方深思的话题,其中,对“事关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老建筑异地保护,则日渐为业界聚焦。

  据了解,当下,在乡村变城市、旧城换新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古村落、老房子消失了。不久前举行的“老房子保护和收藏论坛”传出消息,2000年,中国共有363万个自然村落,而到了2010年,该数字骤减到271万个。这意味着10年间92万个自然村落消失了,平均每天减少200多个。

  知名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注重真实性、整体性、可读性、永续性、独特性是老房子收藏保护的最高境界。他亦坦言,实在非拆不可,只能异地保护,花功夫拆,给每一片瓦、每一块砖都编上号。收藏学专家祝君波也认为,异地收藏和保护并非上策,但比之于“毁”,是一种妥协的办法。

  为此,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宝山罗店的闻道园,这里被业内人士成为“古建筑异地保护的典范”。这座占地千余亩的园子里,错落有致地伫立了多座原汁原味的徽州老宅——进士第、武状元楼、雕花以及楠木厅等:青石砌成的门墙古意浓浓,石头磨盘串成的林间小路悠然延伸,白墙黑瓦、工于雕刻的徽式古宅在垂柳绿荫中宁静古朴,咸丰九年建造的永济桥昂然伫立于碧波荡漾的湖面,清代道光六年皇帝赐封的牌坊蕴意悠远……置身院中,仿佛步入遗世独立的徽居旧梦。这里也以此成为沪上民众体味徽州古韵的首选之地。

  据了解,错落建起的徽派建筑都是闻道园主人王卫从休宁、歙县、屯溪等地整幢“搬移”来上海,再按原貌修旧如旧。据透露,目前,仓库中还完好保存了60多幢古民居建材。经年收藏老宅的王卫告诉记者,他打算把这些从乡间搬来的古民居建成韵味独特的街镇,让徽州古镇活色生香地现于繁华都市。

  王卫说,收藏古宅的初衷不仅源于对徽式古建筑的喜爱,也出于对老宅飘零凋敝现状的痛心。王卫告诉中新社记者,一些散见于民间、尚未列入政府文物保护的“准文物建筑”,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有的老房子,时隔一年再去看时,却发现已只剩下一堆烂木头。据知,在安徽的一些农村,修复一幢稍有规模的古宅,所需费用凭当地人的年收入,根本无力承受。日久天长,一些古宅或受潮腐烂,或坍塌废弃。不少精美木雕也会被住户丢弃。王卫说,眼睁睁看着不少古宅被用作猪圈、养蚕场,心中不仅是痛楚,还有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担忧。

  然而,费尽周折小心拆卸后运来上海,并重新拼装面世的老宅子究竟应该得到怎样的呵护,才让其再焕光彩呢?这也是业界多年来不断探讨话题。谈及此,祝君波认为,收藏老房子,原貌和原物恢复,不仅不可移花接木,使之面目全非,还要在适度使用中保护。

  王卫亦表示,“有人住”最符合房子居住的原意,也是保护老宅最好方法。他说,对一些体量较小的宅子,他设想成为私人会客厅;对于两层楼以上的古建筑,他则希望是打造成精品酒店,让更多海内外人士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幽远意境。

  在这位园主看来,老宅只有“生动”起来,才有绵延的光华。据王卫介绍,这些百年老宅建造时是依据当时的生活方式设计,已不符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没有配套的卫生设施,房间的格局也很狭隘,一间卧室仅可摆放一张床,房间还不透光……记者看到,如今,闻道园中修复的老宅把“过去”与“当下”巧妙融合,既保留了精致木结构特色,又以创新工艺加以改造。走进“进士第”的宅门,这里完全保留了古宅中最有价值的木结构,又用钢结构重筑房屋轩敞“外衣”,一改原有的狭小格局。

  王卫对记者说,5千年来,中国人梦求在山水园林中诗意栖居。如今,收藏老宅,不仅让百年建筑在回归中绽放异彩,同时为“美丽中国”积淀文化内涵,这就是老宅收藏保护者所为的最大意义。

  据悉,2010年,闻道园被命名为世博园区外13个重点主题展览点之一。期间,闻道园接待了首批60余位包括世博会40个国家及地区馆的团长和馆长在内的外宾。

  (原标题:徽州古宅上海再现异彩 业界聚焦古建筑异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