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整治让高淳木樨村大变样。本报通讯员 刘列 本报记者 吴彬 摄
桂花也称“木樨”,在高淳区砖墙镇,有一个小村庄就叫木樨村。村子东临固城湖,西濒水阳江。村庄依水而建,村民伴水而居。在蓝天白云、绿水、杨柳的掩映下,这里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关于木樨村的由来,史料这样记载,在南宋初年,山西人、进士王小山为避金兵入侵战乱,南迁至高淳乳山之麓。身为北方人的王小山酷爱江南的桂花,精心培育了一种芬芳馨香、花呈五色的奇异品种。花繁成林,后来这个村子就被命名为“木樨村”。
踏入木樨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湖水,湖面上渔船点点,涟漪轻轻。不多时,停泊在岸边的渔船起航,渔夫向水中撒网,泛起朵朵水花,不时有鸭子游过。湖边,家庭主妇们一边聊天,一边淘米、洗菜。这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淡淡的梦里水乡。
走进村子,首先看到一座新修建的牌坊。走过牌坊,一条林荫小道曲折延伸,不少村民在绿荫下聊天下棋,孩童则在嬉戏玩耍,乡间的悠闲生活跃然眼前。一名村民告诉记者,在村里随处可以看到绿化,是因为前年村子投资栽种了桂花、紫薇等树苗8000余株。
波光粼粼的河塘在村子里也随处可见。木樨村党支部书记王赐田告诉记者,水是木樨村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当地有3000亩水面,村里的500多户人家都以水面养殖为生。过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了池塘、河流的水质都很差。水质不好,养殖出的螃蟹、虾子在市场上销路也不好,养殖户们的经济收入大受影响。2013年开始,当地拿出700万元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其中的重点就是对水环境进行修复。当时,全村光清淤就清了有几万方土,另外还新建了两座污水处理站,接通了8000多米的污水管网。去年年底水面发包招标,承包价格一下子提升到每亩1000元,以前这里的价格只有300多元。环境效益真正给村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
整治后的木樨村整洁美观,还配备了专门的保洁人员,水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在全市的评比中,木樨村获得了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水美乡村的称号。这里的螃蟹养殖业也因为水质的改善而重振旗鼓。去年一年,养殖户人均创收2.5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2万元。
经济发展了,村里现在不仅有村民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还有老年公寓、医疗卫生室等。村干部告诉记者,村民自发修建的木樨村戏台每年还会邀请戏剧团进行演出,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许琴
本报通讯员 左年生 杨军 诸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