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徽州人物
“材美甚众”的吕溱
发布日期:2013-10-14 10:13:06 来源:徽州人物 本站编辑:zx

   吕溱(1014—1068年),字济叔(一作叔济)。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进士第一,时年25(《宋历科状元录》卷三)。《宋史》卷三二○有传。

  吕溱中状元后,通判亳州。值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因参与进奏院宴饮事受牵连,出知蕲、楚、舒三州,后复修起居注。皇祐四年(l052年),侬智高反叛,吕溱劝仁宗不要封锁消息,而应“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吕溱上疏论宰相陈执中贪恋富贵,行为奸邪。后陈执中罢相,吕溱以侍读学士之职知徐州,赴任前,仁宗赐宴资善堂。任满徙成德军,因与都转运使李参不和,以豪侈放任、简于政事被弹劾,贬知和州、江宁府,分司南京。神宗即位,吕溱起知池州,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期间,吕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为之敛迹,政绩颇佳。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后,吕溱不幸病逝于任,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赠礼部侍郎,神宗诏书中有“吕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对吕溱家贫子幼,神宗诏令朝廷优厚安抚。吕溱开朗敏捷,善于议论,其言论颇为当时名流所推许。但又很持重,在杭州接送宾客,不过数语,人称“七字舍人”。

  《岩镇志草·文苑传》是这样描述吕溱的:

  吕溱,字叔济。父士元,游学四方,贯江陵籍。咸平二年,擢明经,为醴陵尉。历彭原、四会、太和、陇城县令。为人刚介有节,长于为政。入仕三十余年,以一县令之禄,食其族四十余口,生渊、溱、浚、湛兄弟四人。渊登进士第,尝为秘书丞。溱又贯扬州籍,登景祐五年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康定中,献其所业,召试学士院,赋及诗三入上等。通判亳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坐预进奏院宴饮,出知蕲、楚、舒三州。复修起居注,进为翰林学士。疏论宰相陈执中奸邪,仁宗还其疏,溱请愿出疏以示执中。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饯之。仍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时蔡襄、韩绛皆相继出守,而欧阳修、贾黯亦求郡,知制诰刘敞疏论邪正进退之分,吕溱、蔡襄、欧阳修、贾黯、韩绛皆有直质,议论无阿,诚不宜许其外补。而殿中侍御史赵忭亦上言。上悟,留修等。溱徙成德军。寻以忤都转运李参夺职,分司南京。后加龙图直学士,知开封府。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敛迹。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遂卒。上念之,诏中书曰:“吕溱立朝最孤,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方擢领要剧,而奄忽沦亡。家贫子幼,遭此大祸,必至狼狈。宜优给赙礼,官庀其葬,以励臣节。”赠礼部侍郎。溱开敏善议论,一时名辈皆推许。然自贵重。知杭州日,接宾客不过数语,时人目为七字舍人。

  之所以原文照引,除了描写生平细致,更重要的是,这段话很好地回答了吕溱是扬州人这一说辞的来龙去脉。

  不少资料显示,吕溱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戊寅科状元。这里不妨稍加辨证。据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景祐)五年,因郊,又改元曰宝元。”所谓“郊”,即“郊祀”,是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周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因此,景祐五年改为宝元元年,是在当年的农历十一月。而会试在春季,又称春试或春闱,所以景祐五年和宝元元年虽然是同一年份,但说吕溱“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进士第一”,似乎更加确切。当然,后人修史,习惯上有所“回溯”或“延伸”也很正常——“宝元元年春正月”的说法,就见诸史籍;“宝元元年戊寅吕溱榜”,更是习见的说法。不必过于拘泥也。

  笔者在搜集资料时,无意中发现欧阳修在庆历三年十二月(当在1044年春)写过一纸《举吕溱自代状》:

  准先降敕节文:应两省台官尚书六品已上、诸司四品已上,授官讫,具表让一人自代,于阁门投下,方得入谢者。

  右臣伏见著作郎、直集贤院、知苏州吕溱,首登辞科,素有文学。不肯碌碌,以希例进,请补外郡,躬勤政事,今苏州治状,为两浙第一。臣尝与溱同在馆阁,闻其论议,服其度量。材美甚众,非臣所如。擢以代臣,庶允公议。谨具状奏举以闻。

  所谓举某某自代状,就是举荐某人代替自己的职位。此状欧阳修的大意是说:“根据有关规定,我得推荐个人来接替我的职位。我看吕溱‘首登辞科,素有文学’,而且政绩很好;以前一道共事,‘闻其论议,服其度量。材美甚众,非臣所如’,比我强多啦!云云。”虽是官场套话,多少总靠点谱。

  笔者在编纂《徽州区志》的时候,对徽州历史人物做了大量爬梳考订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所有人物,必须“落实到村”——而不是(也不能)笼而统之地“歙人也”、“徽人也”。再就是注意理清人物的相互关系。

  吕氏一门,和吕溱相关的名人,至少有以下数位:

  吕溱的父亲叫吕士元,字佐尧。咸平二年(999年)进士。历四会、太和令。善断讼,剖决靡不心服。

  吕溱的大哥叫吕渊(士元长子)。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曾任秘书丞。

  父兄二人,都是进士。

  再往上推,吕士元的叔父吕文仲,字子臧,南唐进士,调补临川尉,再迁大理评事,掌宗室书记。入宋,累迁少府监丞,与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转任著作佐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任侍读,寻以翰林侍读赐绯鱼寓直御书院。尝与王著出使高丽。咸平二年(999年)拜翰林侍读学士,受诏集太宗歌诗为30卷。历官御史中丞、刑部侍郎,以集贤院学士卒。著有《文集》10卷。子士永,录为奉礼郎。

  吕文仲的父亲叫吕裕,南唐歙州录事参军。

  正所谓家学渊源,其来有自!而吕溱为岩寺人,可谓略无疑义矣。

  但事情往往不是这么简单。我在查证吕氏在徽州的世系时,看到《新安名族志》有这么一段记载:

  吕出炎帝姜姓后,虞夏之际,伯夷佐禹治水土有功,封于吕,子孙因以国为氏……

  向杲,在邑西十里。其先河东人。唐有讳渭者以殿中侍御史言事贬歙州司马,子曰温,娶歙向杲程梦文女,后举进士,累官尚书侍郎,谪刺衡州,卒于官。温子曰适,为右首簿,元和十年奉母归宁,依母党程氏,遂居向杲。传六世曰裕,仕南唐歙州录事参军,宋赠兵部尚书。七世曰文膺,官至太子右赞善大夫;曰文仲,仕宋,累官翰林学士,改刑部侍郎,著有文集十卷。八世曰士元,贯江陵籍,擢明经,为醴陵尉,历彭原、四会、泰和、陇城县令……九世曰渊,天圣五年进士,历官秘书丞;曰溱,贯扬州籍,登宝元元年进士第一,历官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改枢秘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卒赠礼部侍郎……

  向杲离岩寺虽然不过十里,但毕竟不是一个地方。《岩镇志草》的作者佘华瑞依据什么理由把吕氏诸贤“忽悠”到岩寺来,其移人大法之玄机,我还没能勘破。不过,人既然长着两条腿,就是拿来走路的;有个脑子,更要动心思。说老吕是岩寺人,不是我的发明,即使查无实据,毕竟事出有因,和信口开河、向壁虚造完全是两码子事儿。